普通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
- 培训职业
- 2025-05-07 03:45:04
普通话这一概念在清末时期就已经出现。1902年,当学者吴汝纶在日本考察时,日本人曾建议他提出中国应推行国语教育以统一语言,并在谈话中提到了“普通话”这一名称。到了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在日本留学期间,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并草拟了一份简章,其中也包含了“普通话”的称谓。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达八百多年。由于其政治和经济的重要性,北京话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其地位也越来越显著。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方通用语言传播至全国各地,逐渐演变成了“官话”,而“官话”也逐渐成为了各方言区共同使用的“共同语”。另一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的白话文学作品,尤其是元明以来的戏曲,也深受北京话的影响。北京话因此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将热河省承德市滦平县确定为国家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到了1955年,现代标准汉语的名称从“国语”改为“普通话”,并被写入宪法,作为国家的通用语言。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正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的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现代标准汉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尽管由于政治原因,中国大陆和台湾对现代标准汉语的称呼不同,但其所指内涵是一致的。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包括:声母中没有浊音,韵母多为复元音,鼻韵母有前后之分,没有声母的清浊对立,没有入声韵,尖团合流,声调简单且孝梯较少,同时还存在轻声和儿化韵的现象。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