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简述控制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1、要有界线清楚的一致的标准,根据这种标准就能对实施情况进行度量。

2、能够找到某种度量单位以便实际测量所达成的结果。

3、当标准同实际实施情况比较时,任何差异都能够被用来作为更正活动的根据。

前提条件:

1、计划前提: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控制的基本目的是防止工作出现偏差,需要将实际工作的进展与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因此控制之前必须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即计划。

2、组织结构前提:要有专司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即控制机构。在开展控制工作之前应明确界定负责评价和纠正偏差工作的机构,岗位和个人。这样不仅明确职责也清楚相互之间的监督关系。

3、信息沟通网络前提:应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信息沟通网络。控制工作本身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控制者需要不断收集相关信息,以及时判断实际工作的进展。

扩展资料

控制的类型:

1、前馈控制

这是一种使预期量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常量反馈控制。在定值控制中,由于预期量是个常量,因此其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抗拒外来的干扰。当外部干扰影响系统运行时,输出量将偏离预期值,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使被控变量恢复到预期的常量。在实际中,国家对于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控制,一般都是定值控制。

2、同期控制

同期控制,也称现场控制或事中控制。是指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之中,即与工作过程同时进行。其特点是在行动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偏差、纠正偏差,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其目的就是要保证本次活动尽可能地少发生偏差,改进本次而不是下一次活动的质量。

3、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也称事后控制,是一种最常用的控制方法。所谓反馈控制,就是从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结果中获得反馈信息,并依据这些反馈信息来监控和矫正今后的活动。反馈控制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和职工绩效评定等内容。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