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我国利率政策是怎样运用的,以及有什么作用

利率政策是一国经济政策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与其它经济杠杆配合使用。利率作为经济杠杆是货币当局可操纵的经济变量,其运用就在于可根据国家的货币政策所确定的利率政策等通过利率的变动达到影响经济运行的目的。

我国现行的利率政策:一是提高了利率水平;二是扩大了利率差别;三是实行优惠利率和加罚息制度;四是强化了金融体系内部的利率制度。

一、现阶段我国利率政策的实际效果

现行利率政策比较灵活地运用了利率杠杆,发挥了利率在调节资金供求,促进生产、疏导流通、引导消费等方面的作用。

(一)、在信贷资金供求方面,利率杠杆对储蓄存款的影响显著。

我国现阶段城乡储蓄存款总额的变动有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居民收入的变动和储蓄存款实际利率的变动。我国居民的储蓄动机主要是预防动机和获利动机,前者受利率变化影响较小,只有当物价变动较大时,才对储蓄存款有较大的影响。后者则受利率变化影响较大,当存款的实际利率为正值时,居民出于获利需要,而将一部分消费收入转化为储蓄存款。随着我国居民的金融意识不断增强,这部分储蓄存款逐渐加快,对利率的弹性也越来越大。

(二)储蓄存款的实际利率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零售物价指数和居民消费倾向起到了较明显的调节作用。

近几年随着储蓄存款利率的调高和调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也随之上升或下降约0.01%,这表明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在这方面是行之有效的。居民的消费倾向即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91年的两次利率下调,居民的消费倾向有增强的趋势,市场疲软的状况有所缓解。93年的利率上调,居民的消费倾向有减弱的趋势,经济过热有所缓和。

(三)利率杠杆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产生重大影响。

93年的利率调高,使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利率提高及保值储蓄的开展,使得居民储蓄存款有所增加、储户的利息收入增加。另外,贷款利率水平的提高,使企业贷款利息支出有所增加,但贷款利率上升幅度缓慢,按有关规定,银行按贷款利息收入的33%上文所得税,所余利润全部上交,再由上级行拨一定比例下报一部分利润,使得利率对国民收入再分配产生了明显影响。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