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有哪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要求企业在当期实现的收入和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需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收付,也不作为当期处理。采用权责发生制,可确保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准确计算各期间的经营成果。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章规定,企业在登记入账并列报财务报表时,应按照规定会计计量基础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基础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通常以历史成本为主导,其他计量基础需确保所确定的金额可取得并可靠计量。这种转变,标志着我国会计计量取得了革命性进展,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会计计量的对象是价值运动,而价值随时间变化。因此,存在按历史价值还是现值计量的选择。价值往往由交换价格代表,还存在按现实交易价格还是潜在交易价格计量的选择。会计计量的基础,即数量化特征和外在表现形式,是从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和流向(流入、流出)两个方面考虑的。不同计量基础的选择,会使相同的会计要素表现为不同的货币金额。

多重会计计量基础的必然性在于,传统的财务会计强调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这种基础在提供具有充分客观性、可验证性的会计信息、正确反映物权所有权转移、合理配比收入与费用、均衡各期损益、公允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单一的计量基础已不能满足会计本质属性和会计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多重计量基础的运用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使信息更符合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此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要求计量基础由历史成本转向价值,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成为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最相关方式。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兴起,社会竞争加剧,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大量无形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历史成本计量基础的相关性缺陷愈发明显。因此,现代会计计量逐渐以价值取代成本。

多重会计计量基础的运用原则包括:同质性、相关性、可靠性、合法性、可比性。运用多种计量基础时,应确保会计计量结果与会计对象、报表项目以及主体的实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一致;尽量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计量结果无重要差错、能被验证;符合国家法规;保持计量方法一致性。在新会计准则中,价值计量基础已广泛引入,如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但在具体运用上需谨慎,遵循非主导性限制条件。例如,公允价值计量应在有活跃交易市场且能可靠取得市场价格的情况下使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规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如具备商业实质且资产价值可靠计量。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