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话中意思为编织的书面语文言词是什么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7:10:18
“编”的本义是用绳子串起竹简。后引申为编织。因此文言文里表示“编织”意义时多用“编”,而现代汉语里却多用“织”。例如:织毛衣,而不说“编毛衣”。
给你以下资料:
一、编:
编biān
〈动〉
(1) (形声。从糸(mì),扁声。本义:顺次排列,编结在一起)
(2) 同本义 [put in order]
编,次简也。——《说文》
以绳次物曰编。——《声类》
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谷梁传·桓公元年》
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柳宗元《驳复仇议》
(3) 又如:编号;编组;编队;编户(编入户籍的普通人家);编民(编入户籍的平民);编人(户籍编制之内的贫民。也称编民);编次(按顺序编排);编蒲(编订蒲叶使成册,以为书写之用)
(4) 交织,编结。
编结沮。——《四子讲德论》。颜注:“犹编发也。”
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红楼梦》
(5) 编辑;创作 [compile;write]
编书其罪。——《汉书·诸葛丰传》
春秋编年。——《谷梁传·桓公元年》
(6) 又如:编杂志;编述(著述;编辑);编订(编纂修订)
(7) 连接 [connect]
编町成篁。——张衡《西京赋》。注:“连也。”
(8) 又如:编町(连绵于畎亩之中)
(9) 虚构、捏造 。如:瞎编;胡编;编派(编造故事,借机讥诮别人)
词性变化
◎编
编biān
〈名〉
(1) 用来穿联竹简的绳子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读之韦编三绝。——《汉书·儒林传》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韩愈《进学解》
(2) 又如:编韦(编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
(3) 书籍
并以为国人读兹编者勖。——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 又如:编简(书籍;史册);编珠(类书名。其书集故事成语为对偶)
(5) 一部著作的一部分。如:缩编;上编;一本分为四编的小说;内编;外编;第一编;第二编
(6) 姓。汉代有编盲意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十三】【糸部】编
次也。从糸扁声。布玄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次也。以丝次弟竹而排列之曰编。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字下曰。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然则骈比其。上下用丝编二。是以有得靑丝编考工记者也。礼之编茅为鼎鼏。周礼王后之编列发为之。亦犹是法也。从糸。篇声。布玄切。十二部。
二、织
织zhī
〈动〉
(1) (形声。从糸(mì),埴(zhí)声。从“糸”,与丝织品有关。本义:织布,制作布帛的总称)
(2) 同本义 [weave]
织,作布帛之总名也。——《说文》
治丝曰织。织,绘也。——《尔雅》
厥篚织贝。——《书·禹贡》。传:“细紵。”
士不衣织。——《礼记·玉藻》。注:“染丝织之。”
文织良货贿之物。——《周礼·玉府》。注:“文织画及绣锦。”
妇人不织。——《韩非子·五蠹》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女不织。——汉·贾谊《论积贮疏》
织纺井臼。——清·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织纸(纺织缝紝);织紝(泛指织布。织是织布帛,紝是用以织布帛的丝线,也指织布帛的工人);织造(织作绸、布、呢绒等之总称);织花(用各种纱线、丝缕在织机上织成带有花纹的纺织品);织帛(织作丝织品)
(4) 编制,组成 [knit]
下展禽,置六关,妾织蒲,三不仁。——《孔子家语》
(5) 又如:织毛衣;织皮(兽毛织成的毛布或毛衣);织金(交错金丝);织罗(虚构情由,网罗入罪,以诬谄无辜的人;编织罗网)
(6) 搜罗;收集 [collect]
要什么东西?顺便织来孝敬。——《红楼梦》
词性变化
◎织
织zhī
〈名〉
(1) 布帛,织布机上的丝 [cloth and silk]
织生自蚕茧。——《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今若断斯织。
何异断斯织。
(3) 掌管制作布帛的官属 [official in charge of weave]。如:织坊(纺织之所。即织室);织室(官署名。“汉代”掌管织造皇室丝帛的官府)
(4) 另见zhì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十三】【糸部】织
作布帛之緫名也。从糸戠声。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作布帛之总名也。布者麻缕所成。帛者丝所成。作之皆谓之织。许此部别布於丝。自缉篆至絣篆二十六字皆言布也。而有不可分者,如织篆是也。经与纬相成曰织。古叚为识字。如诗之织文,微识也。从糸。戠声。之弋切。一部。
资料来源于汉典。谢谢采纳为满意答案。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