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子曰什么无以言什么无以立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出处:《论语·季氏篇》

原文: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

孔子弟子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你得过你父亲什么别人不知的传授吗?”

孔鲤回答:“没有。他曾独自在庭院站着,我快步走过,他问我:‘学了诗没有?’我答:‘没有。’他说:‘不学诗,不会讲话。’我便回去学诗。又一天,他又独立于庭中,我快步走过,他问:‘学了礼没有?’我说:‘还没有。’他说:‘不学礼,无法立身做人。’我便回去学礼。只听到这两次。”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学诗,学礼,又知道君子对子女的态度。”

文本解读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表明“诗”的掌握对当时诸侯国之间的交往活动尤为重要,它既代表本国的文化水平,又是礼仪文化共同体内表达要求、意愿的共同方式。

孔子之所以大力提倡学《诗》,除了环境因素外,还与青年人的心境相对应。由于完全意识到特别是在青年人中“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所以孔子建议以学诗来引导人们协调他们的基本感情。他认为古典传统中的“诗”除了其他一些作用外,还“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可以怨”。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