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纳税人 赋税人 二者有什么区别吗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9:18:22
1. 纳税人是指根据税法规定,对国家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或单位。他们也被称作纳税义务人或者课税主体。
2. 在中国,纳税人的范围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专业户和承包户,以及根据税法规定应纳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的个人。
3. 纳税人按税种确定,并享有税法规定的权利,如减税、免税的申请权,分期、延期缴纳税款的申请权,以及在遇到生产、经营困难时申请减税、免税的权利。此外,纳税人还有权申诉税务机关的不正确决定,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国家监督、检查机关检举、揭发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法行为。
4. 纳税人的义务包括: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按规定的期限和程序办理纳税申报,并按期缴纳税款;及时向税务机关提供会计、财务报表;接受税务检查,并如实反映和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5. 赋税是指田赋与其他税收的总称。在中国,最初的赋税是统治者向下属征取土产、劳役和其他实物。后来,赋税逐渐变为按丁口征收军役及军需品(称为“赋”)和按土地及工商经营征收财物(称为“税”)。
6. 春秋战国时期以后,随着私有经济的发展和授田制的创建,特别是“初税亩”、“初阻禾”的推行,国家开始向农民按土地面积征收实物。唐宋时代,按田亩征课的税收又称为田赋(或田租)。清代实行“摊丁入亩”后,赋税合并征收。辛亥革命后,漕粮、芦课和官田征纳均称“田赋”,而“税”则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概称或其他征课之名。
上一篇
闲置在家可以考哪些证书
下一篇
纳税人种类是什么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