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上杉谦信人物

上杉谦信,身高六尺的英武之士,不仅是一位勇猛的武将,也是一位勤奋的学习者。他常邀请儒者山崎专柳斋秀仙讲解《四书五经》,深入研读老庄学说,并请书道大家、安国寺的名僧建松缮写《孟子》。他与京都的名僧、文人广泛交流,拜访关白一条兼冬、右大臣西园寺公朝,探讨歌道秘诀,向大纳言公光质疑《源氏物语》、《伊势物语》中的不解之处。将军足利义辉也与谦信交流和歌。谦信厌恶使用计谋取胜,坚信正面对抗是光明正大的方式。他受母亲虎御前的影响,自幼崇信神佛,终生不近女色。

谦信热爱佛教,参谒高野山金刚峰寺,从阿阇梨清胤学习密宗佛教,于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在紫野大德寺受戒,得法号“宗心”。他热衷于捐金支持佛教,捐黄金200枚建造天台宗的大讲堂,后来还将宝刀、马、砂金献给净土真宗的本愿寺证如上人(光教)。在本愿寺遭到攻击时,谦信总是输送兵员和物资以救援。天正二年(1574年),谦信在春日山城脚下的林泉寺剃发,成为密宗法印大和尚,并在天正四年(1576年)正月担任阿阇梨权大僧都。

由于上杉谦信没有儿女,没有妻室,且收了三名养子,一些人怀疑他可能并非男性,而有传记记载谦信死于“大虫病”,有人解为更年期综合症。这一说法在日本引起争议,但普遍认为谦信为男性。这一说法源于历史小说家八切止夫在1968年发表的连载小说《上杉谦信是男是女》。谦信喜欢喝酒,被人称为酒豪,即使骑马也能畅饮,有“马上杯”之说。他喝再多酒也能保持心情平稳,因此有人猜测他的死因可能与饮酒过量引发脑溢血有关。辞世诗句中“酒”字的出现,通常被认为是谦信喜好饮酒的体现。

人们对谦信的内政能力存有刻板印象,但事实上,他在领地内实行了精密的管理,如发展直江津、整备越后通往他国的道路、经营领地内的金山等。因此,谦信去世后,上杉谦信铠仍然拥有大量的军资金,以维持军略。

谦信的汉语造诣极高,热爱诗文、琴曲,留下大量汉诗,被认为是文武双全的名将。攻陷能登国七尾城时,他写下至今最著名的赏月汉诗“十三夜”:“霜满军营秋气清,数行过雁月三更;越山并得能州景,遮莫家乡忆远征。”

扩展资料

上杉谦信,日本战国时期名将。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后称长尾景虎。由于继承了关东管领“上杉”姓氏,并先后得到关东管领上杉宪政和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辉的赐名,故又称上杉政虎、上杉辉虎,笃信佛教,出家后法号谦信。因拥有很高的军事统率能力,被称为越后之龙,一般通称为军神,并以其行侠仗义闻名于世。官位为“从五位下弹正少弼”,死后由明治天皇追赠从二位。育有四名养子,为上杉景胜、上杉景虎、上条政繁和山浦景国。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