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工匠精神内涵的三个方面是指

工匠精神内涵的三个方面是指:专业精神、职业态度、科学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起源:

工匠在我国古代主要为熟练掌握手工技艺并赖以谋生的人,如木匠、铁匠、石匠、银匠等,作为有专业技能的手工业劳动者,他们大多穷其一生,唯精唯诚、专注一事,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服务。

战国时期的文献《考工记》就曾对当时工匠所从事的器物制造活动作了文字记载。其中提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懂得创物之术的能工巧匠被称之为“圣人”,将造器之术用一定的行为规范保留和传承下来的人则称之为“百工”。“百工”作为传统的手工艺设计者,他们的各项工作不论是制兵器、烧陶、作车、造船等都属于“圣人之作”。

我国古代的匠技之术,技术精湛且世代传承,其中既包含了“知者”的原创性智慧,同时也融合了“巧者”的经验积累和技巧变通,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工匠文化。

工匠精神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庄子》中的“庖丁解牛”可谓尽人皆知,其游刃有余的解牛术为人感叹;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朱熹的“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都反映出我国工匠对自然的敬畏、对职业的忠诚、对作品的精益求精。

正是这种追求卓越的匠人气质使一代又一代工匠孜孜不倦地追求“技道合一”,谱写了不朽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