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来华的新教传教士是: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20:12:51
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英国人马礼逊
马礼逊在1807年5月12日搭乘美国货船“三叉戟号”,从纽约启程,经爪哇、澳门,经过近四个月的海上颠簸,于同年9月8日到达广州。
在华27年,在许多方面都有首创之功。他在中国境内首次把《圣经》全译为中文并予以出版,使基督教经典得以完整地介绍到中国;编纂第一部《华英字典》,成为以后汉英字典编撰之圭臬;他创办《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为第一份中文月刊,在中国报刊发展史上位居首尊;他开办“英华书院”,开传教士创办教会学校之先河;他又和东印度公司医生在澳门开设眼科医馆,首创医药传教的方式。
另一种说法是荷兰人干治士
1627年,干治士抵达台湾,成为首位进入中国的新教传教士。和殖民者贪婪本性的不同,作为基督使徒的干治士一到台湾,就关注起了当地人的灵魂得救问题。他不满足于牧养殖民者,而是到新港社,为台湾原住民宣教做准备。他潜心学习当地语言,深入了解民俗风情,并于1629年完成《台湾纪略》一书。为了宣教需要,干治士还用拉丁字母为当地人创造了土著文字,使原住民首次有了文字。
做好充分准备后,干治士开始向原住民宣教。他深入各村社,披荆斩棘,艰苦可以想而知,辛勤工作一年半后,大约有一百二十名原住民接受了主耶稣,只是对于真理认识尚浅,未曾受洗。1629年,荷兰宣教士尤纽斯(Robert Junius)来台,协助干治士,二人同心,同工,同劳,福音事工发展迅速,信徒不断增加,台湾也成为归正会在亚洲重要的宣教地区。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马礼逊并非新教来华第一人。将马礼逊视为新教首位传教士始于英美传教士,1907年,在华基督新教差会举行第三次传教士大会,大会定马礼逊为新教来华的开端,并举行纪念活动。英美宣教士的作法,首先来源于特殊的历史时代,由于甲午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在当时,台湾被日寇占据,自然在英美传教士的观念中中国领土只包括大陆,而把台湾去除,在观察历史时肯定会只关注在大陆所发生的事件。其次,因此次大会以英美宣教士为主,而马礼逊是英美差会最早来华的宣教士,在英美差会的宣教士眼中,马礼逊有着崇高的历史地位,因而他们视马礼逊为来华第一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下一篇
高情商说话技巧的书籍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