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圆明园建造的背景是什么

北京的西郊,有连绵不断的西山秀峰。玉泉山、万寿山、万泉庄、北海淀等多种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洼处汇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

玉泉山水自西向东顺山势注入昆明湖,成为西郊最大的水面。这里开垦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风景区。早在辽代,封建帝王就选中这里建造了玉泉山行宫。元明以来,这里也都成为皇帝游幸避暑之地。到了明代,这里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人,于是一些达官贵人就占据田园营建园林别墅。

在明朝的万历年间,皇亲武清侯李伟,在这里大兴土木,首先建造了规模宏伟、号称“京国第一名园”的清华园。

后来,明代书画家米万钟又在清华园东墙外导引湖水,辟治了幽雅秀丽的“勺园”,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旷郊野,出现了亭台楼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景象,成为京郊名噪一时的园林汇集之地。

清朝入关以后,他们对北京盛夏干燥炎热的气候很不适应。紫禁城虽然建造得金碧辉煌、宏伟壮丽,但是清朝的皇帝却感到无比呆板憋闷。

康熙皇帝看中了西郊这块绝好的造园之地,于是,从康熙初年便开始大规模地兴建园林。

1688年,康熙皇帝下令在清华园的旧址上建造了面积达60万平方米的畅春园,他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避喧听政,清代帝王园居生活自此开始。

在畅春园的周围,有很多明朝遗留下来的私家园林,清初时收归内务府奉宸院后,就把这些前明私园分赐给清皇室成员和王公大臣。

1709年,康熙帝将离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面一里左右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并亲题园额“圆明园”。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