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如何变“讲堂”为“学堂”

在传统教学理念中,课堂往往“教师讲、学生听;讲师说、学生记”,评课也是同样,不重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这样显然是有悖于新课改理念的。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尝试革新听评课,转移重心,将“讲堂”变为“学堂”。

  一是用“新”抓住学生的眼。美术教材中的文字说明很少,老师讲课时以大量的口头讲解为主,学生往往对这些乏味的介绍不感兴趣,他们心理厌倦了,又怎能拿起画笔进行描画呢?我在教学《用彩墨画鱼》时,巧妙运用多媒体先播放鱼儿跃水的声音,让大家猜想,孩子们各抒己见。“洗手的声音、小溪流水声、鱼儿跳水、春雨淅淅沥沥声”,当我打开播放器呈现出彩色的海鱼游水的画面时,教室里沸腾了。随后,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条进行描画,加入自己的想象,效果十分理想。再比如我教《提袋的设计》时,我会在步入教室时故意拎上我新买的手袋,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激起他们为自己设计一款漂亮手袋的兴趣。

  二是用“创”调动学生的手。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在美术课上,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激发学生动手创作的欲望。在《动物图案设计》这堂课中,我在学生体验变化的乐趣、学习静态动物图案的设计后,我又运用多媒体演示了几幅动态的动物图案作品,学生看到觉得有趣,“它在唱歌”、“它在拍球”……接着我就启发学生“你能在创作静态动物图案基础上再创作一幅动态的吗?”这时,学生的创作欲被激发了,“创造”唤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他们大胆创作,什么老虎滑冰、蛇打高尔夫等一幅幅有创意的作品涌现出来。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缺少的只是激发动力,我感到如果师生一起动手创造,美术课堂同样精彩。三是用“赞”唤起学生的心。低年级学生很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表扬越及时效果越好,激励作用越大。董亚是三年级一名淘气生,每次上美术课总是忘带工具、不认真听讲,作业也很少按时交。课堂上我经常批评他,但并没有明显的好转。有次《大嘴怪》一课,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但按时交作业,而且能看出他做得比较认真。我立即拿起他的画作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你们猜一猜这幅画是谁画的?”同学们七嘴八舌,“你们猜得都不对,这幅漂亮的画是董亚同学画的,没想到吧!老师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小,我又发现了一位艺术之星,现在老师就颁发给他一枚小奖章。”听到表扬,喜悦的表情立刻出现在他的脸上。“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之后的美术课,我明显地感觉到董亚在一点一点的进步,作业完成得也越来越出色。

  四是用“心”代讲,变“讲堂”为“学堂”。和德育课堂一样,学习美术同样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用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去关怀他们,引导学生。这种诚挚的爱是开启他们心灵之门的钥匙,当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时,就会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反应,从而乐于与教师交朋友,乐于与老师交流学习,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老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自觉的行动,认真学习,养成乐于学习的好习惯。

  (董祠小学汪玉燕)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