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上海漆器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7:32:58
漆器工艺,古称髹,是中国传统工艺技术的瑰宝,历史底蕴深厚。清末民初,上海漆器雕刻已形成规模,民国15至25年(1926至1936年)是上海漆器雕刻生产兴盛的黄金时期。
上海镶嵌漆器,分为骨石镶嵌、玉石镶嵌和手磨螺甸三种艺术风格。匠人们运用象牙、牙板骨、青田石、寿山石、蒙古石、云母、蚌壳或翡翠、白玉、珊瑚、绿檀、金星石等不同色彩的天然材料,依据画稿上人物、花鸟的神情形态,进行细致雕刻,再进行拼装、镶嵌,最后辅以描金技法,形成图案背景,使画面色彩鲜亮,立体感十足,如骨石镶嵌的《祝您长寿》挂屏,作品画面富有情趣,整幅画面巧妙地使用了20多种色彩,突出“老寿星”的特有形态,脸的表情、手的动作栩栩如生,寿星和小孩的衣纹用彩色螺甸描金修饰,画面古朴端庄。
刻漆,以刀代笔,于磨光后的漆器上,根据设计的画稿,用刀刻去漆皮,填入各种绚丽古雅的色彩,呈现各种美丽的画面。上海刻漆以其刀法流畅、线条优美的特点著称,擅长精刻楼阁亭台和古装人物,以其准确复制中国古典名画和创作设计古典文学故事情节而享有盛誉。如屏门《清明上河图》,是刻漆作品的杰出代表,它复制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存世作品《清明上河图》中最精彩的部分,几乎保持了原作品画风工细、朴实,人物、山水、建筑神形逼真的特点。
上海的刻漆还有一种断纹工艺术,继承传统刻漆手法,在漆坯上用针划出断纹,更显质朴大方,古趣盎然。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漆器工艺的精湛技艺,更体现了匠人对美的独特理解,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
扩展资料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