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教学中声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培训职业
- 2025-05-03 23:22:49
教师课堂教学中声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语言风格、语言节奏、语气语态、语音声调等方面。
尤其是语音声调的变化,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不一样的课堂感官体验,进而对课堂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声调(shēngdiào),汉语词语,指音调或字调。[1]在现代汉语语音学中,声调是指汉语音节中所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音乐中的音阶也是由音高决定的,可以用音阶来模拟,学习声调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音乐感。
但要注意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声调的变化是滑动的,不像从一个音阶到另一个音阶那样跳跃式地移动。声调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标记法:立一竖标,中分5度,最低为1,最高为5。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简介:
声调就是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声调又叫字调。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普通话里“山西”(shānxī)和“陕西”(shǎnxī)的不同声调和音长、音强都有关系,但是,它的性质主要决定于音高。音乐中的音阶也是由音高决定的,音高则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次数越多声音越高,反之声音越低。
发音时,声带越紧,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声音越高,声带越松,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少,声音就越低。在发音过程中,声带是可以随时调整的,这样就造成种种不同的音高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声调。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