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血栓形成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血栓在人体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在破裂血管中形成,可起到临时堵塞破裂口的作用,有助于防止出血,如在胃十二指肠慢性溃疡底部和肺结核性空洞壁的血管中,血栓的存在可以避免大出血的风险。然而,血栓的影响并非总是积极的。

当动脉血栓部分阻塞时,局部器官可能会因缺血而萎缩。严重时,如完全阻塞或供血不足且缺乏侧支循环,可能导致器官缺血性坏死,如脑动脉血栓引发脑梗死,心冠状动脉血栓造成心肌梗死,以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发患肢坏疽。静脉血栓同样危险,若无侧支循环,会引起淤血、水肿、出血,甚至局部坏死,如肠系膜静脉血栓可能导致出血性梗死。浅表静脉血栓由于侧支循环丰富,通常不会引发明显症状。

血栓机化后,若转变为肉芽组织并部分或全部脱落,形成栓子,随血液流动可能导致栓塞,若栓子携带细菌,可能导致栓塞组织的败血性梗死或栓塞性脓肿。此外,血栓在心瓣膜上的附着和机化,会改变瓣膜结构,引起狭窄,如风湿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疾病中的瓣膜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血栓形成可能导致微循环系统的广泛性微血栓,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这将引发全身性出血和休克,对机体构成严重威胁。

扩展资料

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thrombus)。 在生理状态下,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不断地被激活,从而产生凝血酶,形成微量纤维蛋白,沉着于血管内膜上,但这些微量的纤维蛋白又不断地被激活了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所溶解,同时被激活的凝血因子也不断地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所吞噬。上述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动态平衡,有时在某些能促进凝血过程的因素作用下,打破动态平衡,触发凝血过程,形成血栓。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