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电影《后天》里,是什么原因导致气温下降的

电影《后天》的科学根据zz:

由于全球气候系统是由极地与热带间的温度差异驱动的;热带吸收的热量约有1/2由洋流输送到两极。如北极继续变暖,北冰洋的海冰将会全部消失,那时,北半球气候就将完全改变。因为海冰反射掉大部分的太阳能,而海水则吸收90%的太阳能,故如果北冰洋的海冰面积继续缩小,北冰洋将吸收越来越多的太阳热量,这将促使北冰洋的海冰加快融化,使北极变暖更快地和更强烈地影响北半球的气候。一个地区的气候主要受洋流强度和方向的影响,北冰洋海冰加速融化,大量冷水流入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将大大改变这两个海洋的洋流。计算机气候模型的研究也发现,在气候模型中,如果拿去北冰洋的海冰,北半球的洋流将改变方向。

北极的变暖对北大西洋的影响最为显著。现在北大西洋的垂直环流系统是:表层水变冷,密度增大而下沉,驱动含营养盐类较丰富的底层水上升。如果北冰洋海冰全部融化,大量淡水流入北大西洋,就会在密度较大的北大西洋海水之上形成一个淡水层,破坏海洋的垂直环流,并使墨西哥湾暖流的较暖海水停止北流,或流量减弱,这将使西北欧的气温大大降低,形成一个寒冷时期。这种情况在最近地质史上就曾经发生过。大约在距今12 000年前(即最后一次冰期终止时),北半球气候变暖,北美冰川大量融化,大量淡水流入北大西洋,结果使墨西哥湾暖流停止北流,造成西北欧长达1300年的寒冷期,这在地质史上称为新仙女末期(Younger Dryas,Dryas是北极圈寒漠中的一种植物的名字)。

然而,对于《后天》,科学家实际上并没有多大反应。当然他们指出,影片中让灾变在如此短促的时间内(几天功夫)发生,是有点夸张。或者说,《后天》将某种关于地球气候灾变的理论描述,在时间轴上急剧压缩,这样就对观众的心灵形成巨大震憾。事实上,如果那些灾变是在几千年、几百年,或者几十年的过程内发生,很可能就不是什么灾变了——因为那样的话人类有足够的时间来应对和准备,并且也能够逐步适应环境的变化了。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