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怎样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即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理心是一个人与其他人正常交往的基础,一个没有同理心的孩子是可怜的,因为他成年后在待人处世方面会有重大缺陷,他可能交不到真正的朋友,不受群体欢迎。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待孩子以同理心

同理心的基础是自我意识,我们对自身的情绪越开放,就越善于理解情绪。如果一个人不清楚自己的感受,他同样无法觉察到别人的感受。所以,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是获得同理心的前提。那么如何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答案是:待孩子以同理心。

我观察到,孩子出现正面感受比如快乐、平静的时候,父母总是很接纳,但孩子出现负面感受比如愤怒、害怕、焦虑的时候,父母则难以接纳,他们通常会否认、禁止或忽略孩子的负面感受。

比如:

孩子害怕打针,紧张得哭了起来,父母说:“这有什么好怕的?勇敢一点。”

孩子的玩具同伴被抢走了,他很愤怒,尖叫着要同伴换回来,并和同伴扭打到一起。父母说,“好了好了,你玩这个就行了。”然后拿另一个玩具给孩子。

孩子从学校回来,闷闷不乐,父母说:“别板着个脸,开心一点啊。”

孩子的真实感受长期被否认、禁止和忽略的后果是什么?后果是孩子学习到负面感受是不应该有的,从而不能识别自己的感受,也不愿意接纳自己的负面感受。具体体现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困难或者矛盾时,仅仅知道自己心里不舒服,但说不出来具体是怎样的感受,是沮丧?失望?愤怒?羞辱?还是恐惧?说不上来。另外,他们当中许多人不能接纳自己的负面感受,不允许自己有愤怒等负面感受,也不愿意承认和面对自己的负面感受。

当孩子出现负面感受时,父母要待孩子以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的感受,不一定认同他的感受,但是可以理解和接纳他的感受。

“嗯嗯,我了解,打针有点儿疼,你有点紧张。”

“小明抢走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气。”

“你看起来有点不开心,发生什么事情了?”

孩子的感受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被父母待之以同理心,那么孩子就能逐渐学会认识自己的感受。

引导孩子去注意别人的感受

我女儿小的时候,有次淘气故意吐口水到我的身上,我很生气,严肃地教训她:“你往别人身上吐口水是非常不礼貌的!记住,下次绝不允许有这样的行为了。”

没过几天,她又往我的身上吐口水。这一次我更生气,心想上次都那么严厉地教训她,为什么她又重蹈覆辙?看她那迷迷糊糊的样子,我想她是真不知道她往我身上吐口水我是什么感受。于是,我皱着眉对她说:“你往我身上吐口水,我真的很生气!我不喜欢被人吐口水。”她听到这句话,又看了看我的脸,脸上露出那种知道自己做错事的惭愧表情。后来,她没有再往别人身上吐过口水。

这一次的经验让我看到,当孩子有不好的行为或者冒犯你时,需要将你的感受告诉他,而不是仅仅告诉他,他有多么淘气或不礼貌。同样,当孩子冒犯别人,让别人不舒服的时候,也去要求孩子去注意他的错误行为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麻烦,别人是什么样的感受。比如告诉那个反复摇病床的孩子:看看你这么摇床让阿姨多么难受,多么痛苦。告诉那个踩得地板咚咚响的孩子:你踩得这么响,楼下邻居阿姨很生气。告诉那个踢着人玩的孩子:你看看他是多么很讨厌被你们踢啊。

当然,孩子的好行为给你带来了正面感受时,也记得要告诉他。有次我躺在床上休息,女儿拿来毯子给我盖上,顿时我心中充满了温暖,我对她说:“妈妈觉得很温暖很感动,谢谢你。”当你向孩子表达你的正面感受时,孩子就了解到你的正面感受,认识他的哪些行为是令人高兴、感动,被人喜欢的,激励他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带来更多的好行为。

父母常常引导孩子去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什么感受,是培养孩子同理心的有效方式。

模仿别人的同理心

有一次,我女儿的学校举行某个童书作家的讲座,因会场座位有限,每个班只能派几个学生代表去现场听,现场的同学有机会向作家提问和签名,大家都很想去。老师指派了几个同学,其中一位男同学C主动提出他可以不去,他说他上次已经参加过另外一位作家的讲座了,这一次让其他同学去。女儿跟我讲这件事的时候,我很感动,C同学特别有同理心,顾念其他同学渴望去现场的心情而让出机会,这与那些只顾自己的孩子是多么的不同啊!

我朋友7岁的儿子M也有着出色的同理心,有一次一大帮孩子一块玩词语接龙游戏,其中一个孩子接不上来,于是大家倒数10个数,如果还没有接上来就算她失败。这时M提出异议,他说,倒数会让她紧张,一紧张会更加接不上,不如大家在心里默默地数吧。过了一会,一个4岁小女孩想参加他们的游戏,但她不会词语接龙,她想玩丢手绢。大家让她等一会,等玩完词语接龙再玩丢手绢。几圈词语接龙之后,M注意到小妹妹一直在旁边等,于是说道,我们来玩丢手绢吧,小妹妹等了很久了。

C和M的共同之处是他们的父母都有出色的同理心。孩子更多时候会看你如何做,而不是你如何说,所以我们无法通过讲道理教会孩子同理心,父母身体力行去同理他人是对孩子最好的示范。

C的妈妈是很会照顾别人,大家聚会时,她会照顾到那些初来的家长,替他们拿餐具,和他们聊天;买零食会给其他孩子带一份;吃完饭她立刻帮助主人收碗擦桌子。M的父母也是非常照顾别人感受的人,和他们相处很舒服。孩子会模仿自己看到的东西,孩子看到父母处处照顾他人的感受,当别人有困扰时,父母怎样去理解、关心和帮助别人,他们从父母那里学到了如何同理别人。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