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现代艺术 | 慢科学读《现代艺术150年》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1:15:40
探讨现代艺术,许多人可能感到困惑和不解。印象中,现代艺术作品往往看似随意堆砌的废弃物,胡乱涂抹的色彩,或是古怪的行为艺术。这些作品常引发疑问:这算艺术吗?威尔·贡培兹的《现代艺术150年》从艺术史角度给出部分解答,指出现代艺术的接受过程并不容易,直至20世纪70年代,现代艺术品仍然充满争议。
1972年,英国泰特美术馆购入卡尔·安德烈的雕塑《等价物8》,由120块耐火砖组成,引发巨大争议。媒体质疑美术馆的决策,认为将公共资金挥霍在“任何人都能想到”的砖块上。这一事件反映出普通民众对待现代艺术的态度,显示现代艺术从诞生到被接受,需要经历一段时间。
马塞尔·杜尚在1917年通过《泉》这一作品,向传统艺术界发起挑战。他倒转并漆黑了一只普通小便器,并签上“R.MUTT 1917”的笔名。杜尚认为,艺术家有权决定什么能成为艺术品,而非由学究和批评家决定。最终,这件作品并未通过独立艺术家协会的审查,杜尚退出协会,作品下落不明。
杜尚希望通过《泉》传递一种自由的艺术理念,他认为艺术媒介应由理念决定,而非先有媒介再创作。杜尚的作品引发了艺术界对传统观念的反思,揭示了艺术家在社会中的定位。尽管最初的尝试未获成功,但《泉》后来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对艺术运动产生直接影响。
理解现代艺术的关键在于其追求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而是理念或情绪的表达。好的现代艺术品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回归真实生活和感官体验,接近事物本质。因此,欣赏现代艺术品时,应放松心态,寻找其简单本质,才能找到作品背后想要传达的东西。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