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前多久做司法调查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5:19:47
并不是所有案件都会当庭宣判,事实是大多数案件并不会当庭宣判,所以,开庭时候没有司法调查并不意味着就不会缓刑。
司法实践中,对于刑事案件,没有开庭之前,法官看了卷后,如果认为符合缓刑条件,想要考虑缓刑,为了节约时间,会在开庭前委托被告人居住地的司法局对其做社会调查。
如果开庭前没有做社会调查,开庭后,案件事实清楚,法官如果考虑缓刑,也会继续做社会调查,看其是否符合社区矫正条件。
想提醒的是,做了社会调查并不意味着百分之百就会适用缓刑,这只是缓刑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否适用缓刑,最后还要综合全案去考虑!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人、罪犯,需要调查其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可以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
即“可以”,而不是“应当”。
如果是未成年人犯罪,一般(原则上)都是要进行调查的,不管是不是要判缓刑,而且要全面调查此人的成长环境、背景、一贯表现等等情况,而不仅限于“对所在社区的影响”。
如果是成年人犯罪,并不要求必须调查,一方面案件多,没精力再去做这个,另一方面太费时间,而且外地的司法局也不一定会配合,要等一份材料才判决太麻烦了,影响案件审限。这个就完全看各地法院自己有没有这种习惯了,有些谨慎的法院(领导)会要求有调查才判缓刑,以便于将来出事了自己没责任。
【拓展资料】
但是有时候有些外地的,判了缓刑以后当地司法局拒绝监管,这就很尴尬了。我院曾经有一个危险驾驶案判了一个月缓两个月,但是他在外打工,户籍地和打工地的司法局相互扯皮,折腾了快一年也没执行缓刑,最后被告人眼含泪水跑来我院要求撤销缓刑关他一个月算了。。所以对于某些外地籍被告人,也会要求调查,其实就是让当地司法局表态愿意接收监管,才判缓刑。
下一篇
盐亭县经济状况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