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与疼痛的调制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6:48:30
疼痛与疼痛的调制
1、基本概念:
(1)疼痛是脑对急性或慢性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伤害性传入进行抽象化和概括后所形成的痛苦感受,并常伴有复杂的自主神经活动、运动反射、心理和情绪反应。
(2)牵涉痛是内脏病变时,有时患者自觉疼痛部位不在内脏而在体表某一部位,这种因内脏疾患而引起体表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称为牵涉痛。
(3)痛觉过敏是指原来不引起疼痛的刺激引起了疼痛,或者损伤性刺激引起的痛觉比通常情况下剧烈的一种状态,通常是神经或组织受损导致伤害性感受持续传入的结果。
(4)发条拧紧 是指在严重和持续性损伤的情况下,C类纤维的重复放电使脊髓后角神经元对传入冲动的反应性呈现进行性增加的现象,又称为中枢敏感化。
2、疼痛的原因:
作用于机体的各种伤害性刺激达到一定强度后都可引起疼痛,这些刺激通常包括以下三种:
(1)温度刺激:温度过高或过低(45 or 5℃)可兴奋温度性伤害感受器。
(2)机械刺激:对组织施加的挤压、切割、牵拉、摩擦、肌肉的强烈收缩等强烈机械刺激可兴奋机械性伤害感受器。
(3)化学刺激:外源性(如强酸、强碱等)和内源性(如胃酸、P物质等)致痛物质可兴奋多觉性伤害感受器。
3、产生疼痛的组织及其疼痛的特点:
(1)皮肤:尖锐痛,定位明确,对各种致痛物均敏感。
(2)深部组织:躯体深部的肌肉、肌腱、关节及骨膜受到刺激时产生钝痛,定位不明确;肌腱、腱膜对针刺、挤压等敏感;关节内的滑膜对化学刺激敏感。
(3)内脏:一般产生钝痛,定位不明确,对于机械性牵拉、痉挛等刺激敏感,而对刀割、钳夹刺激不敏感。
(4)血管:尤其是血管外膜对机械扩张和化学刺激敏感,可产生强烈疼痛。
(5)神经纤维:超强刺激直接作用于神经纤维可引起明显的疼痛。而且该神经支配的外周部位亦可出现疼痛,并可伴有循环及营养障碍。
4、疼痛的基本发生环节:
各种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使特异性伤害感受器兴奋,发放神经冲动,经Aδ和C类神经纤维传至脊髓,终止在脊髓后角浅层和深层的中间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发出纤维经脊髓丘脑束等痛觉传导通路,将伤害性信息进一步上传至丘脑和大脑的感觉中枢,从而产生痛觉。
5、伤害性感受器的类型:
(1)温度性伤害感受器:感受伤害性温度刺激的感受器,温度过高或过低(45 or 5℃)可使其兴奋。这些感受器由直径较细、髓鞘较薄、传导速度较慢的Aδ神经纤维末梢构成。
(2)机械性伤害感受器:感受伤害性机械刺激的感受器,对组织施加的强烈机械刺激,如挤压、切割、肌肉的强烈收缩等可使其兴奋。机械性伤害感受器也由Aδ神经纤维末梢构成。
(3)多觉性伤害感受器:外源性和内源性化学致痛物质可兴奋这类感受器,也可被高强度的机械和温度刺激激活。多觉性伤害感受器由传导速度更慢(1m/s)、直径更细的无髓鞘C类神经纤维末梢构成。
(4)寂静性伤害感受器:是近来发现的一类不属于经典C伤害性感受器的伤害性感受器,广泛分布于皮肤、肌肉、关节和内脏中。通常的伤害性刺激并不能激活这些感受器,被称为寂静性伤害感受器,但是炎症以及多种化学性刺激能使它们的发放阈值急剧降低,而可被较轻的伤害性刺激所激活,产生痛觉。因此,这类伤害性感受器的兴奋在痛觉过敏和中枢敏感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一篇
红帽认证有何用途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