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成像原理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8:37:15
核医学成像,又称放射性核素成像(RNI),基于体内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来产生图像。这些图像反映的是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分布,从而展现出形态学和功能信息。与传统影像学技术不同,核医学成像侧重于展示器官或组织的血流、细胞功能、细胞数量、代谢活性及排泄情况,而非仅仅组织的密度差异。这种成像技术重在揭示功能性信息,其图像的清晰度主要由所观察器官或组织功能性状态决定。由于功能代谢的异常通常在形态学改变之前出现,核医学成像因而被视为具有很高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查方法。
早期的核医学成像设备是放射性核素扫描仪。随着CT技术的兴起,人们将其与放射性核素扫描结合,发展出了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术(ECT)。ECT技术能够同时追踪器官的形态、功能和代谢变化,并提供层析显像和立体显像。ECT主要分为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PET)两大类,两者的数据采集机制存在差异。
PET/CT是一种将PET和CT技术高效结合的功能分子影像诊断工具。PET利用代谢显像剂和乏氧显像剂等物质,揭示肿瘤病灶的代谢信息,帮助明确肿瘤与正常组织以及病灶周围非肿瘤组织的边界,并了解肿瘤内部的细胞分布,为基于生物靶区的放疗计划制定提供依据。CT则提供精确的解剖结构信息。PET/CT融合图像既包含解剖结构,也包含生物靶区信息,为临床制定放疗计划提供了全新的分子影像解决方案,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上一篇
广美属于什么档次的大学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