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教学实施重点要考虑什么问题

我认为教学实施要考虑:一、教学组织的形式。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很难将教学组织形式同教学方法截然分开,教学组织形式同教学方法及整个教学活动模式的关系,决定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与否,对教学活动展开和效果具有的意义。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1)教学组织形式是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要求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同;(2)教学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为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这种作用方式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既可以在班集体中进行,也可以在小组内或个体间进行;(3)师生的活动必须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中完成,并且要遵循各种互动方式所要求的规范和程序。总之,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以一定的教学程序连接起来,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二、明确教学目标。阐明教学目标具有以下意义:有利于课程的规范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有利于交流和沟通。三、学习者的特征。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特征都将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要想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就必须使教学方法、媒体和技术与学习者的特征相匹配。因此,设计的教学方案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适应,或在多大程度上适应学习者的特征,是衡量一个教学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受生理的、心理的、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个体之间既表现出一些共性的、稳定性的特征,又表现出多样化的差异。不同年龄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成熟水平不同,同一年龄段的学习者在认知结构、学习风格、学习动力等方面又会表现出诸多的差异性。四、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指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相比,两者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只是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可供参照的一系列教学行为的组合,而教学策略尽管也以一整套的教学行为作为表征形式,但其本身是灵活多变的,不具有相对固定的属性;教学模式有一定的逻辑线索可以依据,它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而教学策略的结构性却显得不足,而且它往往比较明显地指向单个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在某个教学模式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同时,一个教学策略也可用于多种教学模式中。

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交流,如何选择交流的工具。使用电子邮件等异步交流工具的讨论比较适合专题探讨,引发学生进行深入、广泛的思考。同步交流工具引发的同步讨论则更适合课后交流、作业处理,它可以即时地交流思想,使学生在实际交往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交流工具的不同特性来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