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坝坝坡变化规律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5:15:45
土石坝的坝坡变化规律是其设计与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有助于理解坝坡的动态变化及其规律性:
1. **上游坝坡与下游坝坡的关系**:当上下游边坡使用相同土料时,上游坝坡通常比下游坝坡缓。这是因为上游坝坡长期浸水,水库水位可能迅速变化,影响其稳定。
2. **斜墙坝与心墙坝的坡度差异**:斜墙坝的上游坡度较心墙坝缓和,而下游坡度可能比心墙坝更为陡峭。这种设计有助于提高斜墙坝的抗冲刷能力。
3. **土质对坝坡的影响**:砂壤土、壤土组成的均质坝坡通常比砂或砂砾组成的坝坡更为平缓。这是因为前者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抗侵蚀性。
4. **粘性土料坝的坡度与高度的关系**:粘性土料坝的坝坡高度越大,其坡度越平缓。而砂或砂砾料坝体的坝坡更为平缓,相邻坡率差值通常在0.25至0.5之间。砂或砂砾料坝体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保持不变坡,但经常采用变坡形式以适应不同条件。
5. **具体实例**:以密云水库白河主坝为例,斜墙土坝的上游坝坡分别为1:2.65、1:3、1:3.25,下游坝坡为1:2.2、1:2.5。辗压式堆石坝的坝坡通常比土坝陡峭。对于斜墙堆石坝,其下游坝坡可采用堆石的自然坡度,一般在1:1.3至1:1.4之间,而上游坝坡则由斜墙的稳定性决定,通常在1:2至1:3之间。心墙坝的上下游坝坡均采用1:1.5至1:2的坡度。
6. **抗震设计**:对于地震区的辗压式堆石坝,边坡设计应考虑抗震因素,适当增加坡度以提高稳定性。
7. **马道设置**:辗压式土坝的下游坡常在高程0至15米处设置马道,宽度一般为1.5至2.0米,用于拦截坝坡雨水、防止冲刷坝面,同时提供交通、检修和观测的便利。马道通常设置在坝坡的变坡处。辗压式土坝的上游坝面一般有良好的护坡,不惧雨水冲刷,最多设置1至2道马道。辗压工堆石坝的上下游坝坡设置的马道相对较少,多为个别设置。
扩展资料
土石坝泛指由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经过抛填、辗压等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当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时,称堆石坝;当两类当地材料均占相当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土石坝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坝型。近代的土石坝筑坝技术自20世纪50年以后得到发展,并促成了一批高坝的建设。目前,土石坝是世界坝工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上一篇
日语使役被动句和被动句
下一篇
结构有哪些什么结构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