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预算平衡论周期预算平衡论简介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9:13:32
1939年大衰退的爆发,促使西方经济学家重新审视自由市场经济的内在稳定性,政府干预经济成为必然选择。这一变化反映在预算准则上,便是“周期预算平衡论”的诞生,直至20世纪70年代,其被视为主流预算理论。
“周期预算平衡论”强调财政应具备反经济周期的作用。在经济衰退阶段,政府需通过减税增支,有意识地使预算形成赤字,以刺激经济复苏。而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则需通过增税减支,有意地形成盈余,以抑制过热的经济。从整个经济周期来看,繁荣时期的盈余将抵消衰退时期的赤字,实现整体平衡。尽管单年度预算可能不平衡,但从经济周期角度看,预算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该理论的核心出发点在于,财政应发挥反经济周期作用,同时实现预算平衡,但这不是简单的年度平衡,而是在控制经济周期波动的前提下,实现预算周期平衡。具体而言:
1. 在经济衰退期间,政府通过减税增支,使预算形成赤字。此举不仅直接扩大投资和消费,填补私人投资与消费需求的缺口,还能间接刺激私人投资与消费需求,提升经济的有效需求水平。
2. 在经济繁荣阶段,政府则需通过增税减支,形成盈余。财政盈余的作用在于直接减少投资与消费,遏制私人投资与消费需求的过度扩张,从而降低经济的有效需求水平。在这样的调控下,财政能够发挥反经济周期的效用,甚至平滑经济周期波动曲线。
3. 不论在经济衰退或繁荣期,政府都能保持预算平衡。区别在于,这种平衡不是年度内的平衡,而是周期性的平衡。即从整个经济周期看,繁荣时期的盈余能够抵消衰退时期的赤字,确保从长远角度财政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上一篇
考研农学考什么
下一篇
高处作业是指哪些作业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