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两班”是什么意思

两班,是古代高丽和朝鲜的世族阶级。

李朝中期以前,指以功臣、贵戚等贵族为核心的文武官吏,16世纪下半叶以后,指以新进士人为主体的统治阶级。高丽初期制定文武官人身份制度,朝仪时,文官位列东侧,称文班或 东班;武官位列西侧,称武班或西班,合称文武两班或东西两班,简称『两班』。

“两班”一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称高丽时期住在京城东边和西边的贵族的官员。另一种说法指上朝时,君王坐北向南,以君王为中心,文官排列在东边,武官排列在西边,之后,两班专指上朝会的官员延伸到两班官员的家族及家门。

两班的子弟通过科举和荫职取得官位,同时也通过婚姻关系来维持两班的地位,因此两班阶级具有世袭的特色。

李朝两班官职

东班阶

堂上官:

大匡辅国崇禄大夫(正一品)

辅国崇禄大夫(正一品)

崇禄大夫(从一品)

崇政大夫(从一品)

正宪大夫(正二品)

资宪大夫(正二品)

嘉义大夫(从二品)

嘉善大夫(从二品)

通政大夫(正三品堂上)

堂下官/参上官:

通训大夫(正三品堂下)

中直大夫(从三品)

中训大夫(从三品)

奉正大夫(正四品)

奉列大夫(正四品)

朝散大夫(从四品)

朝奉大夫(从四品)

通德郎(正五品)

通善郎(正五品)

奉直郎(从五品)

通训郎(从五品)

承议郎(正六品)

承训郎(正六品)

宣教郎(从六品)

宣务郎(从六品)

参下官:

务功郎(正七品)

启功郎(从七品)

通仕郎(正八品)

承仕郎(从八品)

从仕郎(正九品)

将仕郎(从九品)

西班阶

堂上官:

大匡辅国崇禄大夫(正一品)

辅国崇禄大夫(正一品)

崇禄大夫(从一品)

崇政大夫(从一品)

正宪大夫(正二品)

资宪大夫(正二品)

嘉义大夫(从二品)

嘉善大夫(从二品)

折冲将军(正三品堂上)

堂下官/参上官:

御悔将军(正三品堂下)

建功将军(从三品)

保功将军(从三品)

振威将军(正四品)

昭威将军(正四品)

定略将军(从四品)

宣略将军(从四品)

果毅校尉(正五品)

忠毅校尉(正五品)

显信校尉(从五品)

彰信校尉(从五品)

敦勇校尉(正六品)

进勇校尉(正六品)

励节校尉(从六品)

秉节校尉(从六品)

参下官:

迪顺副尉(正七品)

奋顺副尉(从七品)

承义副尉(正八品)

修义副尉(从八品)

效力副尉(正九品)

展力副尉(从九品)

宗亲阶

堂上官:

显禄大夫(正一品)

兴禄大夫(正一品)

绥德大夫(从一品)

嘉德大夫(从一品)

崇宪大夫(正二品)

承宪大夫(正二品)

中义大夫(从二品)

昭义大夫(从二品)

明善大夫(正三品堂上)

堂下官/参上官:

彰义大夫(正三品堂下)

保信大夫(从三品)

资信大夫(从三品)

宣徽大夫(正四品)

广徽大夫(正四品)

奉成大夫(从四品)

光成大夫(从四品)

通直郎(正五品)

秉直郎(正五品)

谨节郎(从五品)

慎节郎(从五品)

执顺郎(正六品)

从顺郎(正六品)

仪宾阶

堂上官:

绥禄大夫(正一品)

成禄大夫(正一品)

靖德大夫(从一品)

明德大夫(从一品)

奉宪大夫(正二品)

通宪大夫(正二品)

资义大夫(从二品)

顺义大夫(从二品)

奉顺大夫(正三品堂上)

堂下官/参上官:

正顺大夫(正三品堂下)

明信大夫(从三品)

敦信大夫(从三品)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