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
- 培训职业
- 2025-05-07 00:55:29
数字化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显著简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技术在牙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制作方式,使其变得更加便捷。从固定修复领域到可摘局部义齿,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逐步推进。
在2004年,数字化技术开始应用于可摘局部义齿领域。Williams等人首次利用CAD/CAM技术设计制造了树脂RPD支架,通过熔模铸造技术转化为金属骨架,成功安装在铸件上。2006年,Williams团队进一步使用CAD/RP技术设计和制造了钴铬合金RPD支架,并在患者口内进行了试戴。现今,数字化制作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方法已经相当成熟和固定。
数字化技术主要包括三维扫描、软件设计和3D打印。首先,使用模型扫描仪对标准模型进行三维扫描,将其转化为数字化模型。然后,打开3Shape Dental System软件,选择修复体类型和模型获取方式,导入stl格式的数字化模型。系统自动生成就位道,并允许人工调整。接着,系统标示观测线、测量倒凹深度,并通过不同颜色标记。利用“填倒凹”功能,系统覆盖观测线以下的倒凹区,显示需要放置卡环的有利倒凹位置。通过绘制固位网放置范围,调整至合适方向和位置,遵循大、小连接体的设计原则,绘制出腭板、舌杆、牙合支托,连接体宽度、厚度均可自由调整。选择合适的卡环类型,绘制卡环,微调宽度及直径,确保固位和稳定性。完成卡环绘制后,对支架进行局部修整,如加入加强杆等,系统自动产生光滑面纹路。支架设计完成后,导出为stl格式文件,导入3D打印机,制造出可摘局部义齿支架。
在临床适应性评价方面,研究者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可摘局部义齿支架,与传统铸造方式制作的支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数字化制造的支架临床适应性优于传统铸造方式,满足临床要求。此外,有文献采用PEEK材料制作一体化可摘局部义齿,该支架具有减少制作时间、重量轻、无金属过敏反应等优点。然而,PEEK一体化可摘局部义齿在口内的适应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在模型上评估适合性,定性评价采用Frank团队的评价标准,定量评价通过硅橡胶法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PEEK一体化可摘局部义齿在模型上的适应性符合要求,但仍需对口内临床适应性进行进一步研究。PEEK一体化可摘局部义齿具有快速制作时间、轻质等优点,但存在口内适应性、颜色匹配、长期随访等问题。
下一篇
艺考声乐唱什么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