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是什么意思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20:33:43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而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形成的,被广泛认可的行为规范。它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综合性称呼。
1. 礼仪的主体是指参与礼仪活动的个人或组织,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
2. 礼仪的客体是指礼仪活动的指向者和承受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既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既可以是形体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3. 礼仪的媒体是指礼仪活动所依赖的媒介,包括人体礼仪媒体、物体礼仪媒体和事体礼仪媒体等。在实施礼仪时,这些不同的礼仪媒体通常是交叉和配合使用的。
4. 礼仪的环境是指礼仪活动的特定时空条件,包括礼仪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礼仪的环境经常决定着礼仪的实施,不仅决定实施何种礼仪,也决定具体礼仪的实施方法。
礼仪是人们为了表达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识,所形成的各种惯用形式和行为规范。这些惯用形式包括礼节和仪式,其中礼节通常是个人性的,并且不需要借助其他物品就可以完成,例如磕头、鞠躬、拱手、问候等。而仪式通常是集体性的,并且一般需要借助其他物品来完成,例如奠基仪式、下水仪式、迎宾仪式、结婚仪式、祭孔大典等。
祭祀礼仪是人类最早的礼仪,主要用于表达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和祈求。礼是源于人性之自然,符合人生之需的行为规范。有无礼节是区分人与禽兽的标准(由人性决定),也是人类社会祥和的基础。观察现代社会,讲礼、识礼的人少之又少,因此社会秩序混乱,各种冲突频繁发生,人们相处时不仅缺少安全感,甚至有举目皆敌的危机感。礼节在人群中是绝对不能少的。人与人交流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都是礼节在其中调停的力量。礼节是不妨碍他人的美德,是尊敬人的善行,也是自己行万事的通行证,需要广泛理解和实践。
来源:百度百科——礼仪
下一篇
技校计算机学什么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