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水闸底板的形式和作用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7:19:42
水闸底板的形式有整体式底板和分离式底板。整体式底板有将结构自重和水压等荷载传给地基及防冲、防渗等作用。分离式底板仅有防冲、防渗和稳定的要求,其厚度可根据自身稳定。
水闸由闸室和上、下游连接段三部分组成。闸室是水闸的主体,起挡水和调节水流的作用。它包括底板、闸墩、闸门、胸墙、工作桥和交通桥等。上游连接段由铺盖、护底、护坡及上游翼墙组成。铺盖主要作用是延长渗径长度以达到防渗目的,兼有防冲功能。下游连接段通常包括护坦(消力池)、海漫、下游防冲槽以及下游翼墙与护坡等。
护坦(消力池)与两侧翼墙底板及闸室底板之间,均应设置沉陷缝。缝的位置如在闸基防渗范围内,缝中应设止水。海漫其作用是继续消除水流余能。海漫材料一般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在海漫末端设置防冲槽与下游河床相连,以保护海漫末端不受冲刷破坏。
闸址和闸槛高程的选择:
根据水闸所负担的任务和运用要求,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流、泥沙、施工、管理和其他方面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闸址一般设于水流平顺、河床及岸坡稳定、地基坚硬密实、抗渗稳定性好、场地开阔的河段。
闸槛高程的选定,应与过闸单宽流量相适应。在水利枢纽中,应根据枢纽工程的性质及综合利用要求,统一考虑水闸与枢纽其他建筑物的合理布置,确定闸址和闸槛高程。
结构设计:
根据运用要求和地质条件,选定闸室结构和闸门形式,妥善布置闸室上部结构。分析作用于水闸上的荷载及其组合,进行闸室和翼墙等的抗滑稳定计算、地基应力和沉陷计算,必要时,应结合地质条件和结构特点研究确定地基处理方案。对组成水闸的各部建筑物(包括闸门),根据其工作特点,进行结构计算。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