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童模权益谁来保护

目前童模市场仍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行业乱象频出。比如,一些家长强迫童模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一些童模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吸引客源,以及培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

童模的出现源于童装市场销售的需求,需要警惕这其中可能存在的儿童被物化、被异化、被过度商业化的问题。

现实中童模权益被侵害,关键点往往在于其父母或监护人的立场和行为。要杜绝童模权益被侵害,应首先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家庭教育促进法,对童模父母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辅导和教育,使其牢固树立起保护儿童人身权益、维护儿童合法权益的意识,真正成为儿童的保护人和代理人。

维护童模合法权益

在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副秘书长田相夏看来,童模市场背后的诸多乱象说明,童模市场仍处于自生阶段、初级发展阶段或者说是一个不成熟的阶段。

邓丽认为,行业乱象频出,与一些培训机构逐利和目前规范机制缺位有关。当童模业务的各方,包括业务的开发方、使用方以及引领或主导儿童参与该业务的父母或监护人等,以高度的商业理性和典型的市场规则专注于通过童模业务逐利。

而外界又缺乏足够明确的行为规范和足够有效的惩戒机制,此间身心发育尚不充分、相对于成人处于脆弱地位的儿童所享有的权益就很可能被漠视甚至牺牲。

事实上,未成年人保护法、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对未成年人从事商业活动作出了一些保护性规定,如禁止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