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考功司是什么意思

考功司:六部吏部所属,主要执掌文官的处分及议叙,即官员的绩效考核。

官署名,汉置,掌考核官吏的功过政绩升迁或贬降。西汉京房作考课之法,其职不属尚书省。光武帝改尚书省三公曹掌岁考课,至此始属尚书之职。三国魏在尚书台下设考功曹,置考功郎,晋置考功郎中,北齐沿其制。隋有考功郎、考功员外郎、考功承务郎、考功主事。唐、五代、宋因之。明代吏部设考功清吏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清朝称考功司,置郎中。

同考工。《后汉书·樊宏传·附樊准传》:“今可先令太官、尚方、考功、上林池籞诸官,实减无事之物。”注:“前书《百官(公卿)表》曰,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属官有太官、考工、尚方、上林十池监也。太官掌御膳饮食,考工主作器械,尚方主作刀剑器物。”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看,此处之“考功”即“考工”。古时,“功”、“工”通假互用。

考功郎中:

官名。唐代尚书省所辖吏部,下置四司,各以郎中主其政。考功郎中一人,从五品上;考功员外郎一人佐之。总掌百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及其行状,并详加簿录。某官死时,则将其功过、行状付诸史官,或谥其号、或铭于碑,会百官议其内容后,传报其家。

其考课的方法及过程是,各官署的主官,每年对其所属官员考较一次。计其功、过、善、恶,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然后集合全署官、吏、员、杂,宣读所有被考课者的考课结果,录于文簿,呈于吏部,以为升陟、转迁、留用、罢黜、惩罚治罪之根据。对流内(九品以上者)之官,以“四善”考其功。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