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分析方法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23:40:28
工作实践法是一种了解工作实际任务以及对人的体力、环境、社会等方面要求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短期内可以掌握的工作,但对需要大量训练或有危险的工作不宜采用,如飞行员、脑外科医生、战地记者。
访谈法包括个别访谈、集体访谈和主管访谈。访谈法的成功要点包括预先准备访谈提纲,与主管密切配合,找到最了解工作内容、最能客观描述工作职责的员工,尽快建立融洽的感情氛围,避免使用生僻的专业词汇,访谈者应被动地接受信息,避免与员工争论或介入员工对组织或主管的抱怨,不流露出对某一岗位薪酬的特殊兴趣,不对工作方法与组织的改进提出任何批评与建议,让员工将工作活动与职责按照时间顺序或重要程度顺序排列,访谈结束后请任职者和主管阅读收集到的信息以修正。
访谈法的优点包括广泛采用、相对简单、便捷,适用于收集工作描述信息,经常被作为其他信息收集方法的辅助,能探察到一些管理层可能不知晓的内容,如工作态度、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东西或一些管理问题,方式亲切,能拉近访谈者与员工的关系。缺点包括对访谈者技巧要求高,如果运用不当可能影响信息收集的质量,不能作为工作分析的唯一方法,信息失真可能因害怕效率革命而带来的薪酬变化,可能打断被访问人员的正常工作,造成生产损失,可能会因问题不够明确或不够准确而造成双方误解或信息失真。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包括能够从众多员工处迅速得到信息,节省时间和人力,费用低,员工填写工作信息的时间较为宽裕,不会影响工作时间,结构化问卷所得到的结果可由计算机处理。缺点包括问卷的设计需要花费时间、人力和物力,费用较高,单向沟通方式可能导致所提问题部分不为员工理解,可能造成填写者不认真填写,影响调查质量。
观察法适用于大量标准化、周期较短、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如组装线工人、会计员,而不适用于脑力活动为主的工作,如律师、设计工程师。观察者应尽可能不要引起被观察者的注意,也不要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否则可能引起霍桑效应。对于不能通过观察法得到的信息,应辅以其他形式如访谈法来获得。观察前要有详细的观察提纲,可以采用瞬间观察,也可以定时观察。
日志法若运用得好,能获得大量的、更为准确的信息。前期直接成本较小,但收集信息可能较凌乱,整理工作复杂,加大员工工作的负担,也存在夸大自己工作重要性的倾向。
关键事件法(CIT)用于收集、整理导致某工作成功或失败的典型、重要的行为特征或事件。它在二战期间由John Flanagan开发出来用于识别各种军事环境下提高人绩效的关键性因素。Flanagan认为,关键事件法应对完成工作的关键性行为进行记录,以反映特别有效和特别无效的工作行为。关键事件法主要应用于建立绩效评价标准(BARS)、开发甄选标准以及培训员工。
扩展资料
岗位分析是对企业各类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分析与研究,并由此制订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等人力资源管理文件的过程。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