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脑脊液检查方法

脑脊液存在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其中蛛网膜下腔内的外侧裂池、枕大池、小脑延髓池以及中池等部位分布着较多的脑脊液,临床上一般通过腰椎穿刺的方法抽取中池部位的脑脊液进行相应的检查。

腰椎穿刺是一种常用的诊疗操作,属于有创性检查,病人需弯曲侧卧在床上呈双手抱膝状突出腰椎。在局部消毒和浸润麻醉以后,医务人员使用穿刺针进行穿刺并抽取脑脊液进行相应的检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存在局部皮肤炎症、软组织炎症,有脊髓压迫症状、脑疝状态等情况,则不可进行腰椎穿刺。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呈无色透明液体状,每日的平均产生量约为524ml左右,可以帮助清除代谢产物和炎性渗出物,发挥身体其它部位淋巴液的相似作用。脑脊液检查一般观察颜色、透明度、凝固性,并测定细胞数、蛋白含量、糖及氯化物成分,进行细菌、病毒、特殊蛋白的测定,目前越来越多的脑脊液标记物发现,从而进行疾病诊断。如果经脑脊液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就需要警惕相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比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脱鞘病、自身免疫脑炎、肿瘤等。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