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皮样囊肿检查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5:59:50
脑内皮样囊肿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中,脑脊液检查能够显示脑压力可能轻度增高,脑脊液蛋白含量也可能轻、中度增高,但大多数情况下脑脊液化验结果正常。
其他辅助检查方面,颅骨X线平片可以观察到颅内压增高征的表现以及不同部位的改变。脑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可出现岩骨尖吸收,内听道外形正常;颅中窝表皮样囊肿则可能破坏岩骨尖或岩骨嵴;鞍区表皮样囊肿的蝶鞍多正常,一侧前床突或后床突可能有骨质改变,导致蝶鞍扩大及骨质破坏,累及眶内时可见眶上裂、视神经孔扩大。
CT检查下,表皮样囊肿表现为均匀低密度区,CT值低于脑脊液值,形态不规则,多为孤立,具有占位效应。强化扫描通常无明显增强。Nosaka(1979)报告的一例病例中,右脑桥小脑角原发性上皮癌在强化扫描下的影像增强,认为脑桥小脑角为表皮样囊肿恶性变的常见部位,占57.1%。
MRI检查对于诊断颅后窝表皮样囊肿,尤其是脑干旁表皮样囊肿更为优越,能清晰显示其占位效应、肿瘤范围以及血管移位等。多数病例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为高信号,瘤质不均匀导致信号强度变化不定,这是MRI检查的重要特征。
扩展资料
脑内皮样囊肿,一种为表皮囊肿,一种为皮样囊肿。表皮囊肿表皮样囊肿由Critchey于1928年正式命名。它与中耳胆脂瘤不同,不是由于反复炎症所致上皮脱落形成,而是先天异位发生的。如果异位组织发生在胚胎早期(即神经沟封闭时),则囊肿多位于中线部;如发生在晚期(第二脑泡形成期)则囊肿多位于侧方。少数表皮样囊肿可为外伤造成如通过实验性损伤将上皮组织植入颅内可形成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颅内先天性良性肿瘤。它含有外胚层与中胚层两种成分如汗腺、皮脂腺等皮肤附件、毛发和皮肤全层,偶有骨和软骨。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