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师工作室的几点思考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1:55:30
最近曹博士因为研究需要对我进行了近一个钟头的访谈。围绕着工作室主持人主要的能力有哪些?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获得能力提升的?工作室的作用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运行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主持工作室动机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展开。访谈与回答,也是一个思考整理再认识的过程。加上最近刚刚整理完成省里名师工作室中期检查资料,也在想几个问题,做出以下回答,不深入,可探讨。
我认为主持人能力包括团队合作、研究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这些,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和业务特长。工作室最主要的成长是通过申报建设项目来聚焦方向,不断拓展学习和研究,高质量地完成项目来推动成长。
工作室的作用就是共享共建,协同发展。成果主要体现在团队教学业务能力成长,具体化在推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职业技能研发、教学能力建设上。
运行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协同性问题。因为是跨校跨界的合作体,协同工作的难度就较大。跨校的工作,虽然可以在交流学习很受益,老师们也还是常因为时间精力问题不能兼顾。同时校企跨界的工作室成员,也更多受工作节奏的影响兼顾不及。于是工作室常常是附着于教育教学工作内容之外的一个平台,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我认为要更好发挥工作室的作用,需要重新打量进一步研究完善运行机制。主要从顶层设计和中观落实以及构建工作室内生运行动力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讲,设计更具体的政策支撑,行使工作室建设的主导责任。可通过明确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地位,鼓励以工作室为主体,开展各类项目研究申报、评选工作,强化工作室运行的主体意识;明确主持人、成员的职责和权利,进行完整规范的制度设计,设立在职称评定,评优树先方面的鼓励性规定,驱动激发工作室成员的行动力;树立名优工作室榜样典范,大力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引导形成工作室高效运行的行为规范。二是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所在单位需要落实管理责任和配套支撑条件。除了场所条件的支撑外,很重要的是推动落实其工作运行,承担起建设工作室的主体责任。目前大多数学校一线教学人手吃紧,教师承担繁重教学工作之余,能投入教科研的精力就比较少。为此各学校应在工作安排中,为成员老师预留出相应的参与工作室运营的时间,同时推动将其常规工作、项目工作与工作室的业务对接整合,引导支持工作室成员有专门的精力投注。再比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专门设计工作室财务开支制度,以能解决工作室经费的实际需要。三是从工作室内生动力来讲,平台得有足够的吸引力。具体来讲就是平台的产出性、可凭借的资源、管理情况。这一项主要是平台主持人决定的。平台主持人是否有足够的管理能力,来构建结构化的工作团队,整合社会资源做好团队发展规划,组织常规运行及形成足够的社会影响这些。
主持工作室就是谋求一群人做事,可以走得更远。职业教育虽然有了很好的社会重视,可是同时也还是相对弱势的教育。集合团队力量,探究更好的职业教育,做有价值有品质的职业教育是主持工作室的初心,也是使命归宿。
下一篇
人工智能培训班哪家好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