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名好演员具备哪些素质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1:19:59
之前我们谈及了“舞台行动”,它不仅仅是表演技巧的主要方向,关键它还有一个庞大的“行动家族”。我们需要认识这些“成员”,并熟练的加以运用。表演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懂得和做到之间还是存在很大距离的。所以,喜爱的话,唯有积极地“行动”起来、训练起来才行!
接下来,让我们来聊一聊成为一名全面的、成熟的和优秀的演员通常需要具备哪些创作的素质?
总体上讲,演员的创作素质所包含的方面完全可以以广泛来形容。其中既包括了天生的形体和声音等条件、长期生活形成的风度和气质,也包括后天培养形成的专业技巧、艺术修养、文化素养、道德水准等。事实上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努力提高的后天整体创作素质,决定了表演艺术生命的旺盛和长久。
结合以往的表演理论书籍,我再次总结并提炼出一些关键性词汇,供大家参考。
1、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大家都知道的,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表演艺术也同样的深深扎根于生活,是表现人的精神面貌的艺术。因此,有意识的培养和磨练演员观察生活的能力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功。
演员需要具有敏锐的感受客观世界与感受主观心理的双重能力。敏锐,可以说是判断一名演员是否在创作上成熟的前提,我们很难想象,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演员将会如何赋予创造力的表现,它们必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感受”可以包含与创作本身直接或间接的一切内容,是表演创作的开始。比如你要扮演一名军人,但是在你的生活中从来就没有过军旅生活的体验,这时除了翻阅相关书籍,更需要走入实际的环境,与特定的人群多交流,感受所有与剧本规定情境相呼应的特点,并加以模仿。如何把感受到的最真切的“第一手”材料作用于角色?除了要有画家般临摹的功力,还需要有像剪辑师一样的编辑能力,不断地梳理人物的心理行动和形体行动,要善于在生活与创作之间找到平衡的适应。
2、细致的模仿力和适应力
有了观察力和感受力,演员需要千方百计的把自己“体验“到的内容,再通过自身表现出来,这时就要有模仿能力和交流适应能力”上场“了。
在这个阶段的训练中,要求演员由简到繁、由近及远、由表及里逐渐过渡的掌握原则,从最熟悉的生活动作开始,从动物模拟的“形似”开始,从人物的表象的模仿开始,逐步发展到对所观察的人物进行心理的分析和模仿。模拟训练要求演员一定要参照真实原型,不是凭空臆造的,模仿的准确为第一要求,锻炼演员捕捉人物形象的内外部性格特征的能力。
都说一台好戏,人物形象和性格一定是精彩纷呈的,所以好的表演也一定是与对象交流适应的过程和呈现,既使是在独角戏的体裁中,人物同样有心理交流对象。“真听、真看、真感受”的交流适应能力,我们已经在“行动课”中提及了,它是行动三要素“怎么做”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员需要真实的、有机的、有效的进行相互交流适应的基础。信念感、专注力、想象力,包括形体的松弛与控制等都需要协同的参与到交流适应力的环节。适应力也是在长期训练和实践中逐步掌握的,最终达到真挚的、准确的、鲜明的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演员要具备一种在表演中如同在生活中那样交流适应的能力,与表演对手建立起默契而通顺的反馈。
3、准确的表现力和节奏感
从“体验”走向“体现”,从自我出发走向角色,真正的开始考验演员的表现力,我们指的是准确的表现力。准确的表现力与不准确的表现力就是“质”的差别,因为这是由“规定情境”所决定的。
我们回顾一下什么是“规定情境”:剧本的情节,剧本的事实,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生活环境……角色的外部形象设计、习惯动作、节奏,美术布景和道具,照明和音响等等。所以,准确的表现力是在剧本情境规定之下的表现力,不是洪荒而泛滥的表现力。
此时演员需要动用自己形体的、声音的、表情的、情绪的、记忆的、思维的全方位的条件为创作工具,并力求做到鲜明独特,准确的、创造性的表现力是角色“体现”的根本。
在众多的表现手段中,节奏感的运用,绝对是一名好演员独特鲜明的标志。虽然是台词和形体的设计与处理,但是无不包含着演员对角色精神世界高度的理解和创造。留白或者爆发,情感幅度的安排,其实都是在表现力之下的节奏感,就像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乐一般,演员则通过表演将节奏引领始终。很少有导演去规定演员的节奏感,因为节奏感是演员心里的,是独一无二的。
节奏感可以说是表现力综合性的概括。
上一篇
什么叫表演力 关于表演力
下一篇
小学教育需要什么学历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