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把湖广行省划分为湖南和湖北有什么依据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7:42:24
众所周知,我国南部地区的湖北省和湖南省是以洞庭湖为界线来划分的,在洞庭湖的南面为湖南,洞庭湖的北边是湖北。但是根据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在元朝时候开始,湖北湖南不分你我,被统称为湖广行省,但是到了清朝时期才将湖广行省划分为湖北和湖南,这是因为当时湖广行省范围太大,清朝为了加强管理便将其一分为二成为湖北和湖南。
首先,湖广行省起源于元朝时期。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时期,不同的朝代的行政制度都不一样,例如秦汉时期是实行郡县制,而隋唐时期是州县制,到了元朝时候则是行省制度,然后一直延用至今,而湖广行省则是从元朝时期所设立的。在我国古代时候湖南湖北是楚国的行政范围,因此称两湖地区为楚,直到元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个行省,其中湖广行省就是其一。而之所以被称为湖广,意思是泛指管辖洞庭湖南边的广大地区,当时湖广行省的管辖范围非常广,包括了现在的湖北、湖南、广西以及广东和贵州的部分地区,并且一直延伸到海边。后来明朝时期延续了行省制度,但是由于湖广行省范围过大,于是就对其进行了调整,将范围缩小到只剩下湖北湖南地区,并且书面上很少使用湖广这个名称了。
然后,清朝为了加强管理而将湖广行省划分为湖北和湖南。在清朝初期清军入关后征服了湖广行省的北部,而湖广行省南部仍然被南明所控制,并且湖广南部地区在南明手中长达十多年,直到后来清军终于掌握了湖广全境的政权,但是在湖广地区和江南地区的反清活动此起彼伏,于是为了加强统治,清朝在康熙年间将政区重新规划,将一些区域较大的行省进行划分,比如将陕西行省分为陕西和甘肃,南直隶划分为江苏和安徽,而湖广行省则是以洞庭湖为分界线,一分为二成为现今的湖北和湖南。并且为了加强管理而继续沿用湖广总督来管辖湖北湖南,但是湖广总督的职能范围只在两湖地区,广东和广西地区并不属于其管辖范围。
最后,当时划分湖北湖南有多个方案选择的,但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最终清朝选择以洞庭湖为界来划分,于是就成为了如今的湖北和湖南了。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