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哪些是乐府诗,讲了什么故事

1.什么是乐府诗

在中国中古时期的汉魏两晋南北时代,中央政府一直设置着管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官署乐府,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这些配乐演唱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

现存乐府诗数量众多,其中有不少采录民间歌谣,更多的是文人作品。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但后来许多文人作品,只是用乐府体写作,并不配乐。唐代的新乐府辞便是如此。

汉武帝设立乐府,采集各地风谣,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作用。两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相当广泛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现实生活,具有

真挚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活泼生动的艺术形式,虎虎有生气,因而对后代的乐府民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如鲍照、杜甫、白居易、元稹、皮日休等,都写

过不少优秀的乐府诗。

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句式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非常浓厚。这种淳朴的诗歌风

格,文字简单清新,弥漫在诗里的感情,不但具有普遍意义,而且纯真自然。乐府诗是诗歌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象征着文人诗的开始,象征着诗开始追求个性自

由和发出个人化的声音。乐府诗中的诗,可以真正地称为抒发情怀的诗。

2、哪些是乐府诗,讲了什么故事

(一)社会政治主题

反映战争带来的伤害

《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十五从军行》:“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表现百姓在苛政中的煎熬

《妇病行》:“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

《东门行》:“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离家谋生者漂泊流离的悲哀和思家之痛

《艳歌行》:“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悲歌》:“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二)家庭伦理主题

家庭、婚姻悲剧

《孤儿行》:“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

《孔雀东南飞》:“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歌颂对婚姻的忠贞

《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思妇的相思之苦

《饮马长城窟行》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殷实富贵之家的日常生活

《陇西行》:“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

《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三)爱情主题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白头吟》:“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江南》:“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四)人生体验的醒世主题

以寓言的形式展现生命的脆弱、无助

《乌生》:“鲤鱼乃在洛水深渊中,钓竿尚得鲤鱼口。”

《枯鱼过河泣》:“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

挽歌,感叹生命的短暂易逝

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蒿里》:“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针对人生的短暂易逝,或强调奋发努力,或鼓励及时行乐

《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怨诗行》:“暮兰不待岁,离华能几芳?”

游仙诗,通过游仙的幻想来反抗生命的短促

《上陵》:“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