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什么叫心理学摄入性会谈

摄入性会谈是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一种会谈。可以在心理咨询师技能教材中找到。

摄入性会谈:

是谈话法的一种,就是为收集资料而进行的一种会谈,即通过会谈了解病

史,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等。

工作程序:

(一)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在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咨询师下达的会谈目标。

5、确定会谈的内容与范围,把问题分清前后、主次,再依次提问,进行摄入性会谈。

(二)确定提问方式,一般应使用开放式提问,特殊情况下,可使用半开放式提问。

用哪种提问方式,是依据会谈目标、收集资料的性质和内容来确定的。

(三)倾听

不是不动脑筋的听,而是全神贯注地倾心地听。不能随便打断求助者的话,不能插入自己的评价。摄入性会谈规定不能在交谈中加入咨询人员评论。倾听,不单是听,还要注意思考,迅速判断求助者的谈话是否合乎常理,是否合乎逻辑。

(四)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

会谈必须是在咨询的控制下进行,会谈的方向、所涉及的问题及会变时间,都必须是有计划、有目的的。

控制和转换话题的技巧,最常用的方法是“释义”,就是征得求助者的同意后,把求助者的话重复一下并做解释,解释完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再一个办法就是“中断”,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当求助者情绪激动或思维混乱而喋喋不休的时候,可采用,不能够硬行停止。

为控制会谈方向,也可使用“情感的反射作用”,即有意识地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但,初次会谈时尽量不要使用,往往会引起求助者的情绪紊乱,一时难以控制。

咨询师有足够的经验而且足够机敏的时候,最常用的是“引导”,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个话题。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这样的引导比直接发问要自然一些。

(五)在咨询交谈中,一般情况下不能做笔录、更不能录音和录像,除非得到求助者的同意。所以,摄入性会谈中涉及的问题和求助者提供的信息大部分靠咨询人员的临场记忆,依靠回忆写成文字材料:

1、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经受的挫折或不良行为等)。

2、现实生活状况

3、婚姻状况

4、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5、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主观症状)

6、情绪体验、生活态度

7、其他

(六)结束会谈,结束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