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1:18:28
穿越清华园的历史回声:纪念王国维的“五绝碑”
在清华大学这座学府的璀璨星河中,矗立着一块承载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石碑——“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碑主王国维,是国学门四大导师之一,他的精神和学说在陈寅恪、梁思成与两位特殊书丹与篆刻者——林志钧与马衡的共同见证下,熠熠生辉。
林志钧,这位福建福州的学者,以其专任讲师的身份,不仅书写了碑文,更是留下了《北云集》和《帖考》等珍贵著作。他的学术贡献,即使在《饮冰室合集》被新编版本取代后,仍保持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他的哲嗣,北京大学教授林庚,以九十七岁高龄的学术生涯,延续了林志钧的学术精神。
另一位篆写碑额的马衡,浙江鄞县人,身为专任讲师,著作《凡将斋金石丛稿》更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里程碑。作为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他在文物保护和传承中的付出,堪称历史功臣。马衡家族五兄弟皆为北大名教授,人称“鄞县五马”,他们的学术影响力同样深远。
这座碑,仿佛超越了古时的“三绝碑”,以“五绝碑”之名,昭示着王国维精神与学说的深远影响。碑文,短短三百字,却是陈寅恪毕生心血的精华,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更是碑文的核心,也是陈寅恪本人理想人格的体现。他以王国维纪念碑为载体,坚守自己的学术主张,如1953年拒绝科学院所长职位时所言,这一宗旨始终未变。
冯友兰女婿蔡仲德教授的评价,将碑文视为知识分子精神的颂歌和宣言,每一字都掷地有声。陈寅恪以八十载的实践,证明了他对于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坚守。如今,尽管清华园游人如织,但王国维纪念碑往往被匆匆游客所忽视,其历史深度与意义显得有些遥远。
然而,当阳光洒在镌刻着陈寅恪碑文的石碑上,斑驳的岁月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每一届新生踏入课堂,都应被提醒去探寻这块碑背后的故事,去理解那些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尽管时间流转,但“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依然矗立,成为清华园内一道永恒的风景,提醒我们铭记那些为了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而奋斗的先驱们。
上一篇
logo设计法则是什么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