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时辰属性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1:16:24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的时间划分法,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代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
子时 (23:00-1:00),对应五行中的水;
丑时 (1:00-3:00),属于土;
寅时 (3:00-5:00),属木;
卯时 (5:00-7:00),继续为木;
辰时 (7:00-9:00),回归土;
巳时 (9:00-11:00),进入火;
午时 (11:00-13:00),仍然是火;
未时 (13:00-15:00),又回到土;
申时 (15:00-17:00),进入金;
酉时 (17:00-19:00),继续为金;
戌时 (19:00-21:00),回归土;
亥时 (21:00-23:00),再次对应水。
每个时辰内,还有更为精细的划分,如八刻、三盏茶、两炷香等,每个单位时间都精确到了分钟和秒。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不仅实用,也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
扩展资料
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