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班级授课制下的随班就读生教育

《公立学校里的特殊教育》是第一个题目,写完这个题目,我自己都觉得不大对劲儿。按照因材施教的观点,每一个孩子的教育,都应该是一对一、点对点的特殊教育,这也是当下教育所推崇的个性化教育。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他倡导“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的人”,他用“太阳以它的光和热普照世界而不专门去针对任何单个事物、动物或树木”论证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如今,班级授课制在中国已经推行了近160年,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的主要甚至是根本组织形式,存在即合理,足可见其价值。

人类,自古以来都是营群体生活的,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巨大,“狼孩儿”的故事就深刻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期待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家长,更希望自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一样,到普通公立学校就读,加之政府投入增大,惠民政策普及,“随班就读”政策便应运而生。下面是搜狗百科关于随班就读的解释。

不得不说,随班就读,是普通公立学校的一道难题。班级授课制下的随班就读生的教育,是我们既爱又怕、既想用心做却又做不好的事情。把有听障、视障、运动障碍、学习障碍、行为习惯障碍等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融合在一起,像这样,在普通公立学校里进行的常规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称为“融合教育”。这是我自己的定义。搜狗百科的定义如下。

因为特殊儿童的教育专业性强,所以融合教育目前只是起步阶段,即便在教育的前沿阵地——江苏,也还是在摸索中。全国做得好的城市,大概是上海和深圳。经费保障、资源配置、师资力量、同伴影响、普通学生的家长态度、特教儿童的心智水平、特教儿童家长的认知水平与配合能力等,都是影响融合教育发展和突破的重要因素。在这些或无法改变的、或不可控的或充满变数的条件下,有一样东西是弥足珍贵的,那就是爱。爱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不管是普通孩子,还是特殊孩子,都能分清楚哪位老师是真喜欢他,都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老师的真爱。今天下午,在南京市秦淮区特教学校张慧校长的分享中,我们都被张校长对学生的爱而感动,我们也因为她案例中的特殊孩子而一次次眼眶湿润。她的学校,有40名孤独症孩子;她校的毕业生,可以谋得一份职业而自食其力,可以是南京金陵酒店最受欢迎的员工;她的理念“学业+就业=双业一体”、“职业教育,从娃娃抓起”、“适合的教育,让孩子笑起来更好看”、“我们无法改变现状,却可以让他的生命更精彩”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我特别喜欢金陵酒店党支部书记的点评:“越接触特殊儿童,越发现他们的可爱和可能性。”教育,不就是在激发和唤醒可能性吗?

其实,在没有提到融合教育、随班就读这样的专有名词前,我们每一位有故事的老师,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类似的事情,遇见过类似的孩子,做过类似的教育。相信每一位爱教育、爱孩子的老师,都能在融合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都能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智慧开发和创造随班就读生的教育新契机。我相信,也相信你也相信,让我们教会孩子们和家长们相信,让我们从相信中汲取力量,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无限可能。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