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谈谈对5S的理解与认识

第一章 什么是5S

一、5S的起源

5S起源于日本,是一种对生产现场的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1955年,日本提出了5S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终于整理整顿”。最初只推行了前两个S,即整理和整顿,目的是确保作业空间和安全。随着生产和品质控制的需求,后两个S,即清扫、清洁和修养,也被逐步提出,进一步拓展了应用范围。到了1986年,日本的5S著作逐渐问世,对现场管理模式产生了冲击,引发了5S热潮。

二、5S的发展

日本式企业将5S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推行各种品质管理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品品质迅速提升,奠定了经济大国的地位。丰田公司倡导并推行5S,对塑造企业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标准化、创造愉悦的工作场所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逐渐被全球管理界所认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5S已经成为工厂管理的新潮流。

三、5S的基本含义

5S分别是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和SHITSUKE(修养)。这五个单词的日语发音都以“S”开头,因此统称为“5S”。

整理:区分必需和非必需品,现场不放置非必需品。

整顿:能在30秒内找到要找的东西,减少寻找必需品的时间。

清扫:保持岗位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的状态。

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制度化,管理公开化、透明化。

修养:遵守规定,养成良好的5S管理习惯。

四、推行5S的实质

5S的整理、整顿不仅仅是做好整理、整顿,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去“做”的事。我们需要先了解其基本含义,然后确切地推行5S运动。

整理:丢弃不需要的东西,管理必需的东西,清理“不要”的东西,避免重复整理、整顿、清扫不必要的东西,节省时间、成本和人力。

整顿:控制库存,防止资金积压,将物品按“定点”、“定位”、“定量”三原则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品质和材料控制成本。

清扫:除了基本的清扫动作外,工作场所的地面、墙壁、天花板以及日光灯的内侧也要清洗干净,确保员工健康、安全卫生,早期发现设备异常,提高工作效益、降低成本。

清洁:“清洁”表示了“结果”的状态,与整理、整顿有关,但与清扫的关系最为密切。清洁是具有“追根究底”的科学精神,从小事做起,创造一个无污染、无垃圾的工作环境。

修养: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5S实际上是日常习惯的事,需要亲身去体会实行,从内心里得到认同的观念。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