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昭通地名的由来

1. 昭通地名起源于清代改土归流时期。雍正九年(1731年),鄂尔泰完成改土归流后,提议将乌蒙改名为昭通,并划归云南。雍正帝批准了这个提议,将乌蒙改名为昭通并划归云南。

2. 昭通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夏商之前,那时这里是未被开发的荒地。夏商时期,昭通属于古梁州。周朝时期,昭通被称为窦地甸。秦汉时期,昭通是夜郎国的领土。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西汉政府在今天的昭通市设立了团隐朱提县(郡),这是昭通首次被纳入中央政权的管理之下。

3. 雍正九年(1731年),昭通设立了鲁甸厅,属于昭通府;盐井渡设立了巡检司,也属于昭通府大关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0月,在永善县的富官村设立了靖江县,归属于昭通府。同时,镇雄州被提升为直隶州。到清朝末年,昭通府管辖大关、鲁甸两个厅和恩安(附郭)、永善、靖江三个县。

4. 1984年,昭通恢复区乡建制,废弃了公社体制。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中,昭通废除了区体制,改为乡体制。

5. 2001年1月13日,昭通地区和县级昭通市被撤销,设立了地级昭通市。昭通市设立了昭阳区,以原县级昭通市的行政区域为昭阳区的行政区域。

6. 截至2019年8月22日,昭通市下辖1个区和1个县级市,还有9个县。

7. 2017年,昭通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832.45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56.38亿元,增长了5.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57.94亿元,增长了10.1%。工业增加值为218.49亿元,增长了9.1%,建筑业增加值为139.54亿元,增长了1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18.13亿元,增长了9.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5119元,增长了8%。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8.79:43:38.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7%、49.1%、38.2%,分别拉动了经济增长1.1、4.4、3.5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昭通、昭通市人民政府门户网-昭通市情概况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