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从消费者的相互关系上怎么判断顾客需求

顾客需求导向,是市场营销的基本原则,也是最大的难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市场结构复杂度的提高,“新生代”消费主体的崛起,传统的大众营销模式、以渠道为中心的营销模式出现了深刻的危机。因此,许多专家、学者都大声疾呼:“回归营销根本”,“最重要的事是理解顾客”,“营销策略应以产品为中心”。但是,这些呼吁大多停留在企业“应该做什么”的层面,对于企业从操作角度“如何做”缺少深入、细致的分析。

的确,体认和把握顾客的需求是殊为不易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主客之间的天然鸿沟是这一难题的主要原因。正如本书“第三章”第一节“需求是个‘黑箱’”所揭示的,顾客的需求是一种隐性的心理结构,有时顾客本人也难以用清晰、显性的形式表示和传递;顾客的需求常常包含有极为丰富的内容,但一用言语表达,大量的鲜活信息都被过滤掉了,只剩下抽象、笼统的概念。

同时,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形:顾客本人都不知道(或不是很确切地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一旦产品(服务)的功能、特征、形态、内涵与其潜在的、莫名的需求相契合了,他们就会产生不期而遇、豁然开朗的感觉。产品(服务)的价值定位与顾客需求之间的衔接,是企业营销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惊险一跃”。如何实现主客互通?用什么方式来理解、体认、临摹及追随顾客需求?本文列举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方法,它们相互补充,可以同时运用。这些方法,有些属于“事先”(抽样调查法、感情法、分析演绎法)的预测;有些属于“事中”及“事后”的研究(大数据法、实验法、领导者法)——但目的也在于对未来的判断。它们不可能绝对准确,但对我们体察和把握顾客需求还是有一定的帮助和意义的。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