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汪兆镛生平经历

汪兆镛自幼便展现出非凡才智,十岁便能吟诗作对。他曾在随山馆跟随叔父汪蠳研读,这段早期的学习经历为他日后的学术之路奠定了基础。青年时期,汪兆镛进入广州学海堂,受山长陈澧的悉心教导,成为了陈门弟子中的一员。在那里,他与梁鼎芬等人交往密切,共同参与了纂修《番禺县续志》,这段经历加深了他们的友谊。

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汪兆镛科举中举后,曾两次进京参加会试,被选为誊录。随后,他回到广东,担任各地幕府,足迹遍布州县。当岑春煊担任两广总督时,汪兆镛被聘为督府幕僚,负责奏章事务,受到了岑春煊的赏识和敬重,被保奏加官至四品顶戴,并推荐担任湖南知县。然而,他对学术研究的热爱超越了官场,婉言谢绝了这一任命,专注于经史、金石和诗文的研究。

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中国进入了民国时期。汪兆镛并未投身革命,而是选择保持清末遗民的心态。他将武昌起义视为“国变”,同年移居澳门,过起了寓居生活。在澳门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其中多是怀旧而对新时代有所保留的作品,表达了对传统礼教式微的感慨。

这段时间里,汪兆镛游历罗浮山,居住在酥醪观,自号“觉道士”,并游览了杭州西湖、苏州虎丘等地,每到一处,他都会留下诗文。汪兆镛广交天下文人墨客,对书画收藏极为热衷,不惜重金,因此获得了丰富的收藏。他的生活充满了艺术和学术的交融,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扩展资料

汪兆镛(1861.6.6-1939.7.28),字憬吾,广东番禺人。著《岭南画徵略》,《稿本晋会要》等。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