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写质量控制计划(QCP)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4:35:57
控制计划(CP)作为APQP的重要输出,主要针对产品与过程特殊性的控制,其在IATF16949中的8.5.1.1条款中被明确要求在系统、子系统、部件和材料各层上制定。因此,控制计划的有效性对于确保组织过程质量保障和提升顾客满意度至关重要。
控制计划,即CP,是对产品与过程控制方法与手段的文件化描述。通过过程分析(如DOE、鱼骨图、特性矩阵、标杆分析)等工具,识别过程特性与变差、确定控制方法与测量系统、制定反应计划,并聚焦于客户关注的特性,从而有效减少过程与产品变差、降低成本、提高沟通与控制过程的效率。
CP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其与APQP并列于AIAG APQP手册封面标题中,体现出控制计划在先期质量策划中的核心地位。
控制计划的构成主要包括:控制对象、所属工步、是否SC/CC、采用设备与工装、控制方法、检测频率、备注等。在手工样品和量产过程中均需使用CP,手工样件CP相对简单,而量产CP则需严格。
CP要求包括:为受控产品与过程的书面描述,也被称为质量控制计划。编写文件时需强调产品的重要性和工艺要求,每个产品都应编写控制计划,而“系列”产品控制计划则可能包含在同一过程中多款产品。CP通常在设计开发后、试生产前、生产件提交后(批产前)由相关部门批准。CP应基于DFMEA+PFMEA编写,工艺流程与工艺卡片需与控制计划保持一致。
控制计划的核心作用在于减少变差以提高质量,同时增强顾客满意度,加强沟通与交流。CP作为动态文件,能跟踪与沟通产品与过程特性、控制方法等的变化。
CP有三种类型:样件CP、试生产CP、生产CP。样件CP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使用,主要关注尺寸测量、材料与性能试验;试生产CP在过程设计/开发阶段使用,关注尺寸测量、材料与性能试验;生产CP在产品及过程验证阶段及后续正式生产中使用,关注产品/过程特性、过程控制、试验、测量系统、人员等。
编写控制计划时,应确保过程分析充分,可使用FTA/DOE/因果图等工具。控制计划的输入应全面,包括过程流程图、DFMEA/PFMEA、特殊特性、历史经验教训、设计评审、专家建议等。CP需与上游文件如过程流程图、PFMEA一致,并与下游文件如作业指导书协调。CP应保持实时更新,是一个动态文件。
在编写控制计划时,应遵循格式与填写要求,确保信息清晰、完整。控制计划的实施与管理需在批准后分发给相关部门,并在过程更改、检验方法修订、过程不稳定、能力不足等情况时进行评审与更新。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