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合理科学的制定人生目标
- 培训职业
- 2025-05-04 17:43:36
每个人都有目标
任何人 任何时候 只要活着 都需要管理自己的目标
如果目标不清晰 或者目标太琐碎太大的话
就会对未来和现状迷茫
如果目标管理出问题的话 各种负面情绪就会产生
不管什么目标,都分成三个时间段
年目标:一年三年五年目标,十年三十年人生目标
月目标: 可以是一年的十二个月,也可以是一月是四个周(一周七天)
日目标:上午下午晚上八小时目标 ,三小时一小时此时目标
年目标比较长,三月为单位 规划一些自己的雄心壮志,梦想和理想
日目标比较短,只要每天过得充实(睡觉醒着做事),安排作息,不要刻意目标的完成度
月目标是原则,充分利用一个月的双休和零星时间做些事情
如果是人生的一些梦想和野心的话 是可以以年为单位去实现
如果梦想和野心太多的话那要年数规划的长一点 那是没办法的
如果目标管理和外在运气好点的话年数可以缩短 差点的话年数就会拉长
确定好多年的目标之后
要记得把行为注意力集中在最近的一年 远的年目标可以暂时抛在脑后
平时的话适合一个月做一些目标操作 三个月实现一些目标 一周具体一些目标
周目标 适合安排事情 从紧急的到重要的事情 再从临时目标到长远目标
日目标 就不要把目标太当回事 只要睡着醒着做事就行了 充实就好 不要想太多
目标的意义 是不想很多 先做最急的再做最重要的 最后是一件事接一件事的充实
不管做什么事情 都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开始过程结果
要记得重视过程,开始和结果只是转折,不要在上面逗留太多时间
目标不仅有表意识的 也有潜意识和无意识的
目标管理 就是管理开始过程结果
三个阶段可以细化成1-10个阶段 比如123是现状 4567是过程 8910是目标
通过目标细分的过程 让目标管理更合理
如果目标现实一点的话 可以把钱财和工作 看得非常重要和绝对
很多问题可以用钱来量化 (所以钱是一个比较通俗易懂易操作的目标)
比如生活成本学习成本 具体物价具体日薪月薪年薪具体的支出和收入 都可以量化
时间:计算每段时间的支出收入盈余 日资金量小不能忽视 月资金折中规划 年资金量大要重视
学习:钱能衡量和解决大部分问题 了解赚钱的方法 文凭只是赚钱的工具
工作:职业规划 技能培训 理财投资 工作伙伴的关系 一切都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生活:父母妻子孩子的养家糊口 亲戚关系朋友关系的维持和来往 都需要一定的资金
个人:房子车子的购买 个人的养老医疗 生活开销 个人的生理心理享受 也需要一定的资金
补充:身体形象护理 媒体服装道具场景 都是判断个人价值的一种标准 可以用钱买到
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但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管不好钱会反被钱奴役
如果目标要抽象原则性一点的话 对钱的欲望 一定要控制在有效范围
学习: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测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文凭只是工具
过程:学前游戏小学基础 初中高中的知识架构(抽象思维)大学的知识架构的深入
目标:学校的话越名牌越好 专业的话自己越擅长越好 知识架构的话越完整越好
现实:知识只是为了解决问题 精简实用胜过知识全面
工作:提高自己赚钱的能力 职业规划 技能拓展 理财投资 钱财只是工具
过程:具体的任务 相关的职业 辐射的行业
目标:公司的话越大越有名越好 执行策划管理 产品品牌财务 打工创业投资
现实:先有了工作再根据现实去考虑(现实往往会磨练 理想工作往往会来迟)
生活:提高个人和社会的融洽 比如亲情友情爱情之类的 各类社会圈子的建立 生活才是重要的
过程:个人 家庭 亲朋好友 工作学习生活圈 知己知心圈
目标:任何个人无法脱离社会只有融入生活圈 而且越和谐越好
现实:纯粹的感情 知己和知心者 是可遇不可求的
个人:平衡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 平衡个人的思维行为情绪 避免进入情绪怪圈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情绪和思维行为(发挥优势避免劣势)
---------0岁以前在转身轮回中 投胎等待中......
5岁前后是感性依赖父母的 父母的喜怒哀乐会影响子女的社会心理的建设
10岁前后是脱离父母社会好奇接触的 学习兴趣的建立和社会关系的处理
---------15岁前后是认知叛逆朋友的(和父母交上朋友会是另一种幸福)
20岁前后应该是一种新的人生 激情自信跃跃欲试的(让激情有充分的准备)
25岁前后是社会磨练同事的 先是生存适应 后是发展(伙伴的建立对工作很重要)
---------30岁前后是自立自强想独当一面的 包括思维情绪和行为的(建立相对正确的一面)
35岁前后是家庭责任子女的 社会责任是另一种成熟
40岁前后是子女社会的 子女是自己的另一种延续 (但又区别自己)
---------45岁前后是一种新的人生 是自己社会的高度融合 也是失去斗志渴望家庭回归
50岁前后应该适合从政了(视野能够达到人类的高度)知天命
55岁前后自我实现(小我自我本我大我超我) 人生某个阶段的漏洞会得到弥补
---------60岁前后他人人生的智慧(耳顺) 完美的人生应该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65岁前后自己人生的的智慧(认命) 修得魔佛(情绪饱满)
70岁前后天人合一的智慧(从心所欲 不逾矩) 修得精灵(智慧饱满)
---------75岁前后不管你的智慧是什么 此时身体开始衰老 开始修妖仙(对抗自然死的能力)
80岁前后应该会担心死亡了 坦然面对黑不见底的死亡是另一种认命
85岁前后 怎么还没死 也许是今天?也许是明天?
---------90岁前后身体太累了 心太累了 脑子太累了 也许死亡是一种休息
95岁前后死亡是一种虚无 游荡在虚无之中的是神 开始修鬼神(太虚境界)
100岁以后不管是魔佛精灵妖仙鬼神 都是依赖魂魄真元而发挥效果的 修得真元
--------- ......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