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证胜任力模型的成功构建与实施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22:04:41
胜任力模型(也被称为素质能力模型)是根据企业的需要制订的人力资源质量标准,它清晰地界定了产生优秀绩效所必需的行为特征,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能力素质水平和改进重点。很多西方企业早已开始尝试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且将其应用到人才发展的整个周期,以使人才的发展与企业的战略要求保持一致。
一个企业建立胜任模型时,必须遵照以下基本程序:首先,确定绩效标准,比如,企业营业额、利润、管理风格、员工满意度;从企业内部找出一定数量的绩效优异的管理者和绩效平平的管理者建立标准样本。其次,进行大规模访谈、调研、收集数据信息,这当中可以采用BEI(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评价中心、专家评议等方法;调研结束后专业人员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岗位胜任力内容,并确定、描述胜任力的等级,建立胜任素质模型。最后,模型建好后应不断在实践中验证、改进。
如何保证胜任力模型构建与成功实施?
选择适合企业的建模方式
建立胜任力模型有多种方法可循,如借鉴已有的胜任力模型库、内外部专家研讨法、测评建模法、针对绩效优异者的行为事件访谈法等,这些方法都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最好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建模方法。
采用这些方法建立起来的胜任力模型,其信度与效度略微低于样本对照的实证式建模法建立的胜任力模型,但相对而言往往更为经济,也具备足够的应用指导意义。
模型须不断修订完善
在素质模型框架形成之后,还要通过实践对素质模型进行评估与进一步确认。一方面,通过与相应职位的任职者及其上级进行讨论,确认该模型中的素质是否为驱动任职者取得高绩效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素质模型的实践运用来检验素质模型的有效性。
在胜任力模型构建完成之后,不断地对其进行更新与完善是模型信度、效度的重要保证。在项目完成后一年与两年期分别设定胜任力模型的更新点,对照绩优人员的胜任力测评与业绩评估结果,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其优化效果往往好于在模型构建时期内进行的短期修正。
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如何将胜任力模型与已有的管理体系与理念结合起来,用适当的测评工具实现模型作为人才选拔、培养与评价标准的核心价值,是胜任力模型构建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受制于成本与其他客观因素,绝大部分企业都不能在短期内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完整改造。所以,选好切入点,从最容易看到效果,最容易被企业接纳的环节展开,快速地让企业全体员工看到模型带来的实质效果,才能让大家有进一步应用胜任力模型的信心与动力。
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
UI设计未来前景如何
下一篇
健身学校有什么要求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