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如何辨别黑诊所

农民李政说,在他们镇,有一家私人诊所存在多年,一直属于无证经营状态。“经常有群众去打针吊水,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无证的。”李政表示,他是村医出身,知道这家诊所内幕。无独有偶,韩先生表示,在他们镇多个居民小区内,都存在着私人小诊所,“以内科、牙科为主。”韩先生表示,有些黑诊所打着健康理疗的旗号,从事非法行医。

据介绍,在建制镇以上的城镇设置诊所的申请人,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依法取得国家承认的医师资格或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医师职称后,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从事五年以上同一专业临床工作。

“农村地区无证行医的人中,几乎都无法取得医师资格证,更不可能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从业经验。”某卫生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一些行医者倚仗自己会医术,就擅自开张营业了。

卫生部门表示,这些黑诊所“神出鬼没”,查处难度很大。据介绍,在卫生部门查处之后,一些黑诊所往往过不了多久就会换一个地方、换一个名称,继续营业,“医生还是那个医生,只不过换了个‘马甲’罢了。”

据介绍,农村黑诊所乱象惊人:诊所大多房屋面积狭小,吃住混在一起;塑料针管和吊瓶等医疗垃圾,被“医生”拿来烧炉子;更令人忧心的是,部分药品没有生产批号,还有大量过期药品。恶劣的就医环境,非但治不了病,反而给患者健康埋雷。

有专家表示,非法行医、黑诊所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合法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够合理,而黑诊所能满足部分患者便捷或廉价的就医需求,有利可图。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老百姓甄别能力弱,给了黑诊所生存空间。

对此,专家呼吁,除了卫生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外,医药、工商、公安等部门应当共同参与整治非法行医,制定标准统一、操作规范的监管细则,对私人诊所加强监督、管理和引导,杜绝“非法行医”。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