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件的模具可行性设计——DFM要点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8:48:53
注射成型(Injection Molding)工艺是一种通过将塑料加热注入模具中制造零件的制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塑料加热软化成流体状态,通过喷嘴注入模具腔室,最终冷却固化,形成零件。观看视频理解后,现场确认是基本的学习路径。
设计注塑件时,需考虑模具结构的可行性及提高模具寿命。首先,理解注塑原理,设计符合工艺要求的零件,避免用机械加工思路设计塑胶件,确保设计不挑战注塑工艺极限。对于卡扣等结构,需要为斜销(或滑块)预留足够的退出空间,以避免模具强度低、寿命短的问题。
零件壁厚是设计中关键参数,它影响零件的力学性能、外观、可注射性及成本。壁厚应适中,过薄可能导致塑胶熔料难以充满型腔,过厚则增加冷却时间、生产成本,并可能产生质量问题。常用塑胶材料的壁厚范围需参照标准,以确保设计合理。通过添加加强筋、设计曲线或波浪形剖面,可减少壁厚并提高零件强度。
为避免尖角,设计时应尽量加上圆角,防止阻碍塑胶熔料流动,减少外观缺陷及应力集中。在避免尖角时,需区分零件外部和内部情况,分型面处的圆角设计需权衡模具成本与外观影响。此外,应避免在流动方向上产生尖角,以及在壁连接处产生尖角,以免影响零件强度和外观。
在建模过程中,打圆角是保护模具电极的关键步骤。模具工程师倾向于零件设计有圆角,以减少电极损耗。在建模时,应遵循以下步骤:最后一步打圆角,确保所有边都打上圆角,一般建议值为R0.5。采用边圆角分类多次打圆角,以便于控制和修改。通过调整圆角值,达到最优化设计要求。
多重随机标签